(二)抓好双季稻生产和高产创建活动。我省粮食发展的潜力在于提高复种指数,扩大双季稻、扩种马铃薯;途径在于推动高产创建。双季稻生产区要建设早稻集中育秧大棚,鼓励扩种双季稻。大力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粮食优质高产创建力度,确保全省万亩示范片超过500个,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力争粮食单产提高4公斤。对集中种植马铃薯10万亩以上的大县或板块基地,要予以重点扶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挖掘资源潜力,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200万亩左右,今年粮食总产增加2亿公斤以上。
(三)突破性发展特色蔬菜。加强蔬菜基地建设,确保全省800万亩菜地保有量面积落实,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大力发展高山蔬菜、水生蔬菜和食用菌,加强蔬菜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设施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蔬菜生产基地,确保蔬菜产量增长5%。
(四)抓好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大力开展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重点发展以生猪“150”模式为主的家庭畜禽养殖,高标准建设规模养殖小区。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禽、肉禽和禽蛋产业,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力争今年生猪出栏数增长5%,肉类总产量增长5%。
(五)加大精养鱼池改造力度。2011年开始,启动精养鱼池改造五年行动计划,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支持力度,每年完成30万亩以上的鱼池改造任务。加快完善水产良种体系,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加快品种改良,重点建设一批小龙虾、河蟹等名特优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提高名特优比重,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六)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优化农机结构,拓展补贴范畴,满足农民群众对农机增长的需求。认真落实扶持农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对农机推广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扶持。
(七)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机制,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扩大国家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建设范围,实现农业大县全覆盖。加强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在粮食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农业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促进科技进村入户。完善防灾减灾技术体系,提高科技抗灾水平。加强春耕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的调剂和供应,确保春耕生产需求。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严重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