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情况调研报告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情况调研报告的通知
(赣市府办发〔2008〕9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近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了由部分市防指成员单位组成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情况调研课题组,对防御山洪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门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该报告客观认真地分析了山洪地质灾害成因、防御现状及防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就下一步做好我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现将调研报告转发给你们,望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OO八年十月十四日

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情况调研报告
(赣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2008年9月)

  山洪地质灾害是每年汛期造成人员伤亡的自然灾害之一,防御山洪地质灾害也是我市每年防汛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根据市政府副市长、市防指总指挥刘建平的指示,市防指成立了由部分防指成员单位组成的山洪地质灾害调研课题组,对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进行了一次专门调研。课题组在调查分析我市山洪地质灾害的成因、防御现状及解剖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做好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我市自然地理特征及山洪地质灾害成因

  1、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造成山洪地质灾害多发的客观因素。我市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处于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东有武夷山脉盘距,南有南岭山脉的大庾岭和九连山横亘,西有诸广山脉屏后,中东部有雩山山脉贯穿。山峰环列,山峦起伏,坡度较陡,一般在16-45度之间,山体多由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丘陵、山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我市大部分地区属丘陵地带,相对高差大,溪谷切割深,山坡坡度大,溪河坡降大;大面积分布强风化的花岗岩、紫色页岩、冲积土、红砂岩及第四纪红色粘土,土壤保水能力差,地质构造复杂,这是导致灾害频繁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

  2、典型的气候、水文特点是造成山洪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因素。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01毫米,降雨量年际及年内变化极不均匀,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02倍,每年4-6月为降雨的相对集中期,降雨量占全年的近一半,7-9月受台风或东风带的影响,易出现短时强降水过程。在强降水发生时,浅层土壤容易迅速饱和,在地表形成径流,形成洪水,并引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洪地质灾害。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