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七台河市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季报制度中的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按照国务院和省环保主管部门公布名单执行,每年动态调整。

  (二)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可采用监测数据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进行统计。

  监测数据法:重点调查单位原则上都应采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污量。重点调查单位统计范围每年动态调整一次,纳入新增企业(不论试生产还是已通过验收,凡造成事实排污超过1个月以上的企业均应纳入统计范围)。对当年关停企业按其当年实际排污天数计算排污量。

  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主要适用于火电厂SO2排放量的测算,测算公式如下:燃料燃烧SO2排放量=燃料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排放系数法:排放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造纸、金属冶炼、纺织等行业排污量的估算。

  以上3种方法中优先使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放量。若无监测数据(或监测频次不足),可根据上述适用范围,火电厂选用物料衡算法,钢铁、化工、造纸、建材、有色金属、纺织等行业企业选用排放系数法。监测数据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必须与物料衡算法或排放系数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相互对照验证,对两种方法得出的排放量差距较大的,须分析原因。对无法解释的,按“取大数”的原则得到污染物的排放量数据。

  (三)非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以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排污总量作为估算的对比基数,采取“比率估算”的方法,即按重点调查单位总排污量变化的趋势(指与上年相比,排污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等比或将比率略做调整,估算出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

  (四)生活源COD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生活源COD排放量=城镇常住人口数×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365-城镇污水处理厂去除的生活COD

  其中,各地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的确定,应与2005年环境统计中采用的系数保持一致。

  生活源SO2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生活源SO2排放量=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含硫率×0.8×2

  第四条 数据质量控制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执行《环境统计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7号)和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统计技术规定》、《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和办法。各区县在数据上报前,由当地环保、统计等部门组成联合会审小组,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污染状况,联合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

  重点源的环境统计数据由企业负责填报,区县环保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如发现问题要求企业改正,并重新填报。区县环保主管部门应按照市环保主管部门审核结果认真复核重点调查单位报表填报数据,并重新评估非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

  第五条 数据核算与校正

  按照排放强度法对统计数据进行核算与校正(统计数据的核算与校正方法附后)。

  (一)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GDP核算各地COD排放量时,用监测与监察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耗煤量核算各地SO2排放量时,用监察系数对SO2排放量计算结果进行校正。

  (二)区县环保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要求对年报快报数据进行核算,核算结果与核算的主要参数一并上报市环保主管部门。市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初步复核后,将核算结果通报各区县,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市环保主管部门最终核定数据,对年报数据进行校核。

统计数据的核算与校正方法

  一、COD核算与校正

  核算方法:

  工业COD排放量=上年工业COD排放量+新增工业COD排放量-新增工业COD削减量

  其中:

  新增工业COD排放量=2005年排放强度×上年GDP×扣除低COD排放行业贡献率后的GDP增长率

  2005年排放强度=2005年工业COD排放量/2005年GDP

  扣除低COD排放行业贡献率后的GDP增长率=〔1-(低COD排放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量/GDP的增量)〕×GDP增长率

  上述增量和增长率均指当年与上年相比。

  低COD排放行业包括电力业(火力发电)、黑色金属冶炼业(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材)、有色金属冶炼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和通讯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七个行业。情况特殊的个别地市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生活COD排放量=上年生活COD排放量+当年城镇人口增长的COD排放量-当年新增生活COD削减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