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灾害性天气预警,主要依赖气象雷达探测资料,是开展乡村气象服务的重点。从雷达回波的出现到产生影响一般需半小时到一小时,存在着强度变化、路径变化、移速变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也是开展乡村灾害性天气预报的难点。当前工作重点:一是确定雷达回波的警戒区域,二是根据警戒区域里的回波强度、回波强度的变化、距标志点距离的变化等诸多预报因子,实现农村应急气象预报的客观化、自动化。
(三)灾害天气的发布
农村灾害性天气的发布是农村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的基础。根据铜陵地区的气候特征,将我市农村划分成八个气候区,并据此建立铜陵市农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行分片发布。目前已建立具有可视性、直观性、集约化、有本地特色的发布平台,做到选区准确、发布自如。
(四)灾害天气的接收
灾害天气信息的接收是农村灾害性天气防御工作的关键,是本方案的建设重点。
1.电子显示屏
主要接收群体是乡镇、村气象信息员和各级政府、各灾害天气防御指挥部门。电子显示屏可以挂在办公地点,随时接收、显示最新气象信息,无需人工干预。
2.手机短信接收群
主要接收对象是各级领导和责任人。着重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用户群,除各级领导,村支书、主任和农村学校校长的手机号码外,尽可能收集广大农民的手机号码。
3.气象专用广播网
建立农村灾害天气预警专用广播。从发布中心发布的信息,通过GPRS功能,由终端服务器发送的气象短信自动启动广播控制器,实现到农村的灾害性天气预警广播,实现气象信息在农村传输的“无缝隙覆盖”。气象专用广播自动启动,自动关闭,实行多重加密,安全可靠性高。我市已在朱村试验成功,并将在全市推广。
三、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
通过印发《乡村灾害性天气防御指南》,组织农村气象信息站在田间村头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发放防灾减灾手册等,组织气象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村学校,为农村学生讲解气象科普知识,以提高农民自觉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
对重大气象灾害,通过实施《铜陵市乡村灾害性天气防御预案》进行防御。
(一)洪涝灾害防御
当预报出现较大(强)降雨时,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洪涝灾害预警区域、级别,按照权限进行救助,并做好排涝的有关准备工作。必要时,通知地势低矮区以及洲圩区的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