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亿元企业工程”。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扶强扶优,推动南方、成源、堂汉锌铟、金河、铜厂、五吉、河化、广维、博庆、丹泉等一批重点企业再上新档次、新台阶。支持引进世界或国内五百强的企业,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培育一批产值超亿元、十亿元、三十亿元、五十亿元、百亿元的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力争培育出50个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扶持培育龙滩公司、南方公司等重点企业,争创出2-3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打造亿元企业集群。
实施“名牌精品工程”。建立健全创新支撑体系,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能力。抓紧实施金河公司锌冶炼技改、河化集团调整造气原料结构综合技改、金海公司技改工程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树立商标意识,培育发展知名品牌,开发高档次产品,把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实施“产业环境工程”。按照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要求,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以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河池城区、南丹、宜州、环江等四个市级工业园区的建设,打造出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软环境,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加强银企合作、银政合作,为推动特色产业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2、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抓好以糖蔗、桑蚕、八角、山茶油、板栗、速生丰产林、毛葡萄、中草药、烤烟、桐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抓好以牛、羊、香猪、鸡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大力发展以红水河流域为中心的淡水养殖产业,扩大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规模,搞好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着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等服务体系。要高度重视名牌精品建设,做大长寿、绿色、生态品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抓好农村道路、能源、水利、人畜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着力打造河池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旅游、文化、服务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围绕“红水河流域大旅游”的总体思路,按照创建国内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标准和要求,突出“长寿、生态、民族、红色”等四大特色,依托长寿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刘三姐文化、铜鼓文化、红水河奇石文化等优势资源,打造世界级红水河流域长寿休闲度假旅游品牌。重点打造河池市生态旅游主题公园、盘阳河流域长寿度假养生旅游区、刘三姐文化园区、白裤瑶洞天部落民俗风情景区、姆洛甲大峡谷、龙滩天湖景区、三门海景区、世界铜鼓文化园区、七百弄风景区、都安密洛陀葡萄酒庄文化区、环江毛南民族风情园、木论国家自然保护景区、罗城仫佬族原始文化区等一批旅游精品系列工程;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对接和联合协作,共同构建无障碍旅游合作区;实施多元化旅游宣传营销;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引进境外旅行社,以出让、转让景区开发权等形式壮大旅游产业。推进“知识工程”、文化信息共享、文化下乡、农家书屋、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整合文化资源,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兴办文化产业,打造河池民族文化品牌。加快商贸街区和专业市场建设,加快仓储、运销业发展,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商贸服务体系,提高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和档次。扶持职业培训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等现代服务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