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风量空调技术
|
同一空调系统中,各空调区域内设置变风量末端送风装置,可以根据区域需求,调节所需风量,满足不同温度控制需要,节省运行费用。
|
适用于房屋进深较大,可分内、外区的民用建筑全空气空调系统。
|
25
|
离心式多级蒸气压缩电制冷技术
|
通过离心式蒸气压缩方式和经济器优化多级制冷循环,采用密封式电机和非CFC类制冷剂,配置先进准确的自动控制,达到直接驱动及确保制冷剂接近零泄漏的效果,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等方面的综合环境影响非常低,整体性能超越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第一等级,节能效果突出,适用于节能型建筑空调。
|
各气候区采用集中空调水系统的大、中型建筑。按照国标GB5036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设置泄漏报警装置及其他相关安全措施
|
26
|
蓄冷空调技术
|
将冷量以显热、潜热的形式蓄存在某种介质中,并能够在需要时释放出冷量的空调系统。以电力制冷的空调工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宜设置蓄冷空调系统:①执行峰谷电价,且差价较大的地区;②空调冷负荷高峰与电网高峰时段重合,且在电网低谷时段空调负荷较小的空调工程;③逐时负荷的峰谷悬殊,使用常规空调系统会导致装机容量过大,且大部分时间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的空调工程;④电力容量或电力供应受到限制的空调工程;⑤要求部分时段备用制冷量的空调工程;⑥要求提供低温冷冻水,或要求采用低温送风的空调工程;⑦区域性集中供冷的空调工程。
|
以电制冷的集中空调系统,包括新建或既有改造房屋建筑
|
27
|
供热设备调速技术(供热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
|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根据需求负荷变化,改变转动设备的转速,达到供需平衡。具有易于控制,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的特点。调速范围:10-100%。
|
鼓风机、引风机、补水泵等
的节能应用
|
28
|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
以能量回收芯体为核心,通过通风换气实现排风能量回收功能的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必须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
房屋建筑空调采暖通风系统
|
29
|
制冷及供热技术
|
空气源热泵
技术
|
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通过消耗一小部分的机械功电能,将空气作为能源,用热泵技术来实现的热量交换,达到供热水、制冷、制热用的目的,整个系统集热效率甚高。
|
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地区的各种需要低温热水、制冷供暖的场合
|
30
|
直埋热水管道无补偿敷设技术
|
通过选用符合《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 114-2000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 129-2000相关标准的预制保温管,采用无补偿器的直埋敷设方式,节约了施工用地和工程投资,减少了维修工作量,降低了运行成本。技术条件满足《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81-1998要求时,直接采用冷安装。
|
介质温度≤130℃,并且安装温度≥10℃的保温管道敷设工程
|
31
|
交流高压电机调速控制系统
|
采用内反馈调速技术,具有控制功率小,系统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功率因数高,性能价格比优等特点。主要技术指标:调速范围为(0.5-1)ne,装置效率≥98% ,电压谐波≤4%;电流谐波≤5%;节能效果为20-50%;控制方式为本机/远程;调节方式为开环/闭环;运行状态为调速/全速。
|
水泵的节能应用
|
32
|
空调(制冷、热)系统节能控制技术
|
对冷(热)源系统和各空调系统运行参数的检测、运行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季节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及中央监控、打印与管理。具体内容可按不同工程的档次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于较大型工程的全空气空调系统,推荐采用直接数字控制(DDC)系统对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和冷(热)源系统进行全面的调控,以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
新建的较大型公共建筑空调制冷(热)系统和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
33
|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
将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于建筑并与之结合为整体,普及安装与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节省常规能源,节约费用。
|
住宅和公共建筑热水系统
|
34
|
光伏发电与照明技术
|
采用全玻光伏组件全部或部分代替常规幕墙玻璃,或采用全玻光伏组件搭建遮阳蓬或者作为半透光的屋顶天棚,在保证建筑设计的透光率值的同时利用太阳能发电,所发电力存入蓄电池供夜间楼道照明或小区照明使用,实现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照明的结合。或采用非一体化措施,不用蓄电池直接供电方案。
|
日照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各种建筑
|
35
|
土壤源利用技术
|
以土壤作为热源、冷源,通过高效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供冷或冷热联供。高效热泵机组的能效比一般能达到4.0kw/kw以上,与传统的冷水机组加锅炉的配置相比,全年能耗可节省40%左右,初投资偏高,机房面积较小,节省常规系统冷却塔可观的耗水量,运行费用低,对环境无污染。应对工程场区及其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
|
地质条件适宜于埋设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的各类建筑热水和空调系统
|
36
|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
地下水源利用技术
|
以地下120米之内的浅层地下水作为热源、冷源,通过高效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供冷或冷热联供。地下水换热系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高效热泵机组能效比一般能达到4.0kw/kw以上,与传统的冷水机组加锅炉的配置相比,全年能耗可节能40%左右。初投资相近,机房面积小,节省常规系统冷却塔可观的耗水量,运行费用低。应具备打井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可靠的回灌措施,并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
|
地下水源充足,水文地质条件适宜,能够保证回灌的地区的各类建筑空调和热水系统
|
37
|
地表水源利用技术
|
以河水、湖水、海水、城市污水和再生水等地表水作为热源、冷源,通过高效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供冷或冷热联供。地表水换热系统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方式。高效热泵机组能效比一般能达到4.0kw/kw以上,与传统的冷水机组加锅炉的配置相比,全年能耗可节省40%左右,初投资相近,机房面积较小,节省常规系统冷却塔可观的耗水量,运行费用低。应做水环境影响评价。
|
沿江、沿海、沿湖、水源充足,水文地质条件适宜,及有条件利用城市污水、再生水地区的各类建筑空调和热水系统
|
38
|
照明节能
技术
|
三基色细管荧光灯(T5荧光灯管)
|
T5三基色细管荧光灯灯管直径16mm,显色性>85,具有多种色温,光效达104lm/W,光源使用寿命可达到20000小时,10000小时的平均流明维持率能达到92%。由于灯管纤细、含汞量少,既节约资源又减少环境污染,节电效果与其它直管型荧光灯相比非常明显。
|
办公、商业、学校、医院、住宅等室内照明
|
39
|
LED灯系列产品
|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低、使用灵活、耐水防震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电源适应性强,以及施工简便等特点。根据灯具的应用情况选择LED的配光有窄光束、宽光束、椭圆光斑及蝙蝠翼式等多种形式,光线使光能可合理的铺洒在被照物上,且能近距离照射、减少各种散逸,既节能又无光污染,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同时便于隐蔽安装,不影响建筑物外观。
|
城市景观、古建筑物装饰照明工程,以及室内展示物的重点照明等
|
40
|
荧光灯用高频电子镇流器
|
直管型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使用时需要有镇流器提供稳定电流,预热启动。高频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一般大于0.97,总谐波失真<15%,工作温度15-50℃度,频率>20kHZ,波峰系数<1.7,与荧光灯配合能有效提高光源光效和使用寿命,减少无功功率的浪费,提高照明的舒适性。部分产品还有异常态调光作用。
|
直管荧光灯或者紧凑型荧光灯光源
|
41
|
照明节能
技术
|
智能照明节能控制系统
|
通过对城市照明供电参数(如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数)数值的调整、施加方式、运行稳定的控制和运行高精度的等亮合理智能控制,达到节能降耗、延长灯具寿命,合理调整亮度的作用。
|
城市照明新建和改造节电工程
|
42
|
延迟关闭楼道照明节能装置
|
采用人工触发按钮开关或通过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元件输出连接放大定时电路和执行电路打开楼道照明灯,一般延迟1-3分钟后自动关闭,能有效避免楼道灯通宵长明,实现节约用电与科学用电的目的。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元件可以对5-10米开外的人体进行探测,使用方便。电源变换电路是常规的变压整流滤波电路,用于给人体感应传感元件和放大定时电路提供低压电源。可控硅器件可以使用交流电使用的双向可控硅。
|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楼梯间、过道的照明
|
43
|
基础施工
工艺
|
深层喷射搅拌法施工技术
|
通过深层搅拌法与高压旋喷法的组合,实现搅拌与旋喷的有机结合,达到一机多用,提高水泥与土的拌和均匀度和水泥土强度,当桩径为500-600mm时,桩身强度可达3-20MPa。可用于复合地基加固体。如做成实体或格栅式,可插入型钢等加筋材料,用于边坡支挡,具有档土和挡水双重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