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为优质的大项目、优良的大企业发展提供质量技术支撑。集中力量支持7个重点工业区加速发展,重点指导一批企业管理上水平、产品上档次,并取得显著效益。全面开展入园企业质量普查,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技术服务,对辖区内支柱产业每半年进行一次调研,征求企业意见,解决相关问题,做好相关服务。鼓励并协助企业培训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力争每年我省有2~3户企业获得全国卓越绩效管理先进企业。
(二)着力帮助名优企业做大做强。围绕7大支柱产业、重点工业项目和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做好名牌产品的规划培育,落实“6个一批”。即:壮大一批有相当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名牌;扶持一批对私营经济创业和发展具有示范性的好名牌;重振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名、优、特、稀”的传统老名牌;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小巨人”式小名牌;帮助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创国家免检产品;扶持一批省重点保护产品。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的竞争力。
(三)进一步强化工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帮助创业企业收集产品标准,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使产品质量向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水平靠拢,提高产品竞争力,力争“采标”率达到80%以上。积极为企业提供有效标准信息服务,积极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夯实计量工作基础。以大项目、大企业为重点建立计量基础资料数据库,摸清计量现状及计量需求,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并利用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优质计量检定、校准服务。帮助企业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和能源计量工作,以及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中推行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工作,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保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方面的技术基础。各市、州要有计划地培育1~2户大企业通过2A以上级别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对辖区内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和计量合格确认不少于40户;对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所有用能单位实施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检查和管理标准的宣贯。
(五)努力提高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强制性认证制度的宣传活动,做好政策引导,组织对强制性认证有关技术要求和认证专业知识的培训。积极推动农产品认证,促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和发展。规范认证市场,确保认证工作在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出口上见实效。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