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工作前三季度运行平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参合率稳步上升。全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87个县、市、区参加合作医疗人口达到18691217人,比2007年增加848091人,参合率达到93.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二是统筹基金总额大幅度增加。截止9月底,共筹资16.68亿元,比2007年全年筹资总额增加7.27亿元,增长77.2%。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27亿元,省财政预拨补助资金5.61亿元,地方财政补助资金1.8亿元,农民个人缴费2亿元。三是参合农民受益水平不断提高。截止9月底,累计补助5747693人次,占参合农民的30.8%,基金支出9.15亿元,比2007年全年支出增加3.01亿元,增长97.9%。其中,住院补偿701761人次,补偿8.12亿元;门诊补偿4618226人次,补偿7050.26万元;住院正常分娩补偿58059人次,补偿1615.45万元;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20869人次,补偿455.65万元。四是住院补偿标准进一步提高。全省参合农民住院706105人次,比2007年全年增加96861人次,增长16%;补偿701761人次,比2007年全年增加92517人次,增长15.2%;补偿金额8.12亿元,比2007年全年增加2.92亿元,增长56.2%。五是住院费用控制合理。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平均费用为2286.84元,比2007年(2204元)增加82.84元,增长3.6%,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参合农民住院平均补偿费用为1149.93元,补偿比50.28%。其中,乡镇卫生院平均住院补偿费用549.83元,补偿比70%;县级医院平均补偿费用1313.81元,补偿比55.5% ;县级以上医院平均补偿费用2644.88元,补偿比39%。六是统筹基金结余合理。1-9月,统筹基金总额为14.66亿元,支出8.38亿元,使用率为67.2%,结余6.28亿元,结余比42.83%。家庭账户基金总额1.72亿元,结余9823.47万元,结余比58.98%。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个别县存在没有将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及时拨入县级新农合基金专户的问题,同时个别市(州)存在本级补助资金没有及时到位和滞留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的正常使用。截止9月30日,合作市、宕昌县、七里河区、城关区尚未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月上旬拨付)拨付新农合基金专户;陇南市、甘南州市(州)财政补助和部分县(区)补助资金未按时拨付到位。二是新农合统筹基金使用率不平衡。1-9月,全省新农合统筹基金平均使用率67.2%,趋于合理,但还存在县(区)不平衡等问题。一方面,部分县(区)统筹基金使用率过高,存在透支风险。如七里河区达到92.1%、西固区达84.9%,榆中县、玉门市、临潭等县区超过75%以上。另一方面,部分县区统筹基金使用率较低,资金沉淀较大。如红古区为39.7%、合水县39.6%、康县36%、西和县31.84%、礼县31.83% 、环县30.8%、舟曲县30.65%、金川区29.76%、武都区28.66%。三是部分县(区)县级医疗机构住院平均费用较高,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1-9月,全省县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费用为2367.9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区)有39个,前十位的县(区)是玉门市(4853.33元)、嘉峪关市(4107.48元)、城关区(3302.9元)、西固区(3302.77元)、敦煌市(3291.14元)、凉州区(3078.75元)、秦州区(3054.15元)、肃州区(3029.27元)、金塔县(3024.84元)、安宁区(2981.04元)。四是个别县区住院正常分娩补偿金额过高,超过500元的县(区)是夏河县998.01元、文县998元、西峰区877.18元、舟曲县541.5元。五是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市、州经办机构由于人员少、经费不足,加之政策水平和管理经验还足,还不完全具备承担对辖区新农合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和指导的能力。部分县级经办机构工作经费与实际工作需要差距较大而且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