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怀化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市、县(市、区)救灾物资储备库,每年年初应购置救灾帐篷、衣被、净水设备等救灾物资。

  6.2.2 各县(市、区)应建立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制度,签订救助物资应急购销协议,确保救灾应急需要。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调拨和运输制度。灾情发生时,市级可调(征)用各县(市、区)救灾储备物资,救灾工作结束后,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6.3 通信保障

  6.3.1 自然灾害救灾信息网络应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害信息专用通信网络。通信运营部门依法保障灾害信息畅通。

  6.3.2 加强市、县(市、区)、乡镇三级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定期与省民政厅灾害管理系统沟通,确保市级2小时内准确掌握并在4小时内向省民政厅报送重大自然灾害信息。

  以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为依托,建立部门间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6.4 装备保障

  6.4.1 市有关部门(单位)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

  6.4.2 市、县(市、区)减灾委办公室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移动(卫星)电话、计算机、摄像(录像)机等设备和装备。

  6.5 人力资源保障

  6.5.1 加强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市、县(市、区)民政局、减灾委办公室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配备专职灾害管理人员。

  6.5.2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民政、卫生、水利、气象、地震、农业、林业、国土资源、安全监督等专家人才库,组织灾害管理人员业务培训,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灾区现场评估等工作。

  6.5.3 各级减灾委要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在救灾抗灾工作中的作用。

  各级民政部门和减灾委办公室要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6.6 社会支持保障

  6.6.1 各级民政部门、减灾委办公室要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的动员、运行和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会捐助工作程序。

  市民政局、市减灾委办公室制定《怀化市救灾捐赠工作应急方案》,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表彰等工作内容。

  各级减灾委要完善社会捐助表彰制度,为开展社会捐助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6.6.2 市民政局要在已有的社会捐助接收站、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的驻地和有条件的乡镇建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

  6.6.3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健全对口支援机制。

  军队、武警、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的保障,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7.监督管理

  7.1 宣传、培训和演练

  7.1.1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应急反应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各级减灾委要开展减灾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宣传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7.1.2 市减灾委办公室应组织对市灾害管理人员、各类专业紧急救援队伍、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进行培训。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