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设项: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或者残疾人设立种养项目增加务农收入;帮助家庭有劳动技能的富裕劳动力,以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式扶持贫困残疾人增加非农收入;
2、教育、住房救助:协助落实贫困残疾人家庭在子女读书求学期间的扶残助学资助;协助当地政府帮助解决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
3、社会保障:协助民政部门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但没有纳入低保的残疾人纳入当地最低保障范围、符合条件的三无人员纳入政府农村五保供养人员体系;协助符合条件但因种种原因没能领取残疾人专项补助金的残疾人办理申领手续;协助未参加广州市新农合的贫困残疾人办理参保相关手续;协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办理参加“广州市残疾人慢性病医疗救助”;
4、社区服务:通过开展康复救助、建立残疾人协会及开展社区建设等,把社区服务伸延到残疾人脱贫的服务当中。
三、实施步骤
对适宜发展种养殖的贫困残疾人户, 以资金投入或者购买种苗、饲料、化肥、农具等方式支持,帮助他们发展种养殖业,并提供全生产过程的跟踪服务,提高其家庭的经济收入;对家庭有富余劳动力或人多地少、不适宜种养项目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通过组织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增加非农收入,具体步骤如下:
1、选好扶持村。开展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批实施,逐村解决”的原则,可以选村试点,扶持的主要对象为可发展种养项目或有劳动力输出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并逐步推进到其他有贫困残疾人的村。
2、制定扶助方案。各区、县级市残联要根据《广东省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方案》要求,以村为单位,逐家逐户摸清残疾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建档造册,做到“一户一表(表1)、一村一册(表2)、一区(县级市)一汇编(表3)”,并根据当地经济环境、农业特点及传统生产习惯,按照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残疾人户,选择扶持项目,确定扶持方式,每村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每户都有切实可行的、可持续的扶持方案和措施, 区、县级市、镇村、被扶持的残疾人、残疾人户要共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责任,对扶持对象要实行张榜公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四、经费安排
广州市对开展这项工作的村视不同的项目需求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资助。各区、县级市残联也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并按照扶贫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检查和监督补助资金的使用,确保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