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田林网建设。对现有林网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对标准不高、质量较差、防护功能较低的防护林进行补植完善、改造提高;对已成熟或过成熟的防护林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进行更新改造,进一步提高防护功能。同时加快新网建设,重点加强水浇地防护林建设,坚持农田开发与植树种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要采用大网格、宽林带布局,多林种、多树种搭配,提高绿化和防护的效果。
5厂矿区绿化。重点搞好煤矿矿区和生活区绿化。通过10年努力,使煤矿矿区绿化率达到40%以上。煤矿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异地造林。在生活区内,要见缝插绿,用抗污染性强的高大乔木建立隔离带。与此同时,要大力进行工矿企业、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的绿化,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以荒山造林为主要内容的“山上治本”工程
从我市实际出发,“山上治本”工程的实施范围包括:沿盆地边缘向外侧第一山脊线以内的宜林荒山、荒沟、荒坡、荒滩,主要沙化区和平川盐碱区,地理位置重要的特殊地段还要向外延伸,进行整山整沟整坡治理。结合区域生态治理,切实保护好应县南山、朔城区紫金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逐步进行朔城区神头泉和太平窑水库、平鲁区大梁水库、山阴县东榆林水库、应县镇子梁水库、怀仁县下米庄水库、右玉县苍头河和常门铺水库等八大湿地建设。
要按照“保成活、看得见、围起来、快郁闭”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治理项目,并将这些项目与地方造林绿化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区域内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同时采取多种封育措施,进行大规模封山禁牧,提高植被自然修复能力,不断扩大覆盖面积。今后10年,全市要完成“四荒”(荒山、荒沟、荒坡、荒滩)造林100万亩,封育100万亩。
(三)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富民”工程
在加快造林绿化的同时,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功能,努力提高群众收入,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晋发〔2008〕24号文件)要求,从2010年起,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地经营管理体制,确保实现森林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业增效、林区社会和谐的目标。要全面提升生态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十大生态景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生态旅游精品工程,全面振兴我市的生态旅游业,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要加快种苗基地建设,提倡和鼓励多形式育苗、多模式办圃,壮大苗木产业,力争全市育苗总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基本实现造林用苗自给有余。要扩大灌草饲料林建设规模,按照分类指导、集中连片的原则,每年规划发展以柠条、苜蓿为主的灌草饲料林基地5万亩,并积极引进、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提升灌草加工能力,为加快我市畜牧业发展提供支持。要因地制宜发展一些名特优新干果经济林。在南部山坡区,利用当地特有的小气候,重点发展接李、仁用杏、肉用杏以及其它小杂果;在丘陵区,主要发展以山桃、山杏、钙果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在山区,可大面积发展以沙棘为主的经济林。在加快经济林建设的基础上,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带动经济林基地不断发展壮大,进而优化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