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的通知

  实施行政办公建筑的建筑能耗监测,建立能耗监测平台,分类、分项统计。对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排名前20%的建筑进行公示,推动既有行政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今年各县(市、区)要完成数据采集;2009上半年进行能耗分类、分项统计,并予以公示。2009年完成15%的建筑节能改造,2010年完成35%的节能改造,两年累计完成50%的节能改造。行政办公建筑节能改造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民参与
  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设立专题专栏、制作宣传板报、印刷宣传资料、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地实际的专题节目进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建筑节能意识。鼓励搞好外墙外保温,节约能源。
  (二)建立保障机制,实施公示制度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源审计、建筑能效公示制度,形成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奖惩考核机制,对建筑节能进行有效评价和考核。
  (三)细化部门职责,确保令行禁止
  市建设局负责全市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和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未达到设计节能标准和未对建筑节能事项进行公示的建筑,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项目竣工验收未通过建筑节能专项验收的,备案机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房屋登记部门不得办理权属登记。有关部门既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又要搞好配合。
  (四)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考核评比
  各级各部门要把建筑节能工作作为年终考核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区)要把建制镇的新建筑纳入节能管理,同时要指导村镇建设,引导广大群众利用节能技术,大力开展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利用。每年要进行定期考核,并排队公示。

  附4:
  运城市城乡节水行动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精神,按照国家、省节水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为核心,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逐步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工作目标
  运城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亩均占有量分别是276方和153方,均为全省倒数第一。按照“节水山西”的要求,到2010年将我市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十一五”主要目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由目前的187.7方到2010年降低至140方;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耗水量由目前的61.56方到2010年降低至45方;万元农业增加值平均耗水量由目前的1438.44方到2010年降低至1100方。
  三、工作重点
  (一)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到“十一五”末,全市超采区要压缩60%以上的超采量;即每年压缩1.5亿方的开采量,开采量控制在7亿方左右。全面遏制地下水超采的态势,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初步保护,并使因超采地下水引发的生态与环境灾害得到遏制,形成较完善的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
  (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初始水权分配工作
  以县域为单位,确定可控水资源量基数,对用水权进行四级分配,逐步引导广大群众由被动节水向主动节水转变。一是县水务部门对全县的可控水资源在工业、农业、生活、生态四大用水部门进行分配;二是将一级分配的部门水量在所属乡镇和县直属供水户进行分配;三是各乡镇将水量分到村委会;四是各村委会将水量落实到各用水户。形成较为完整的水权分配体系。
  (三)建立用水计量控制体系
  根据各种产业的构成、工程现状、工艺流程和用水管理水平,提出工业用水定额管理近期、中期指标、城市和农村生活用水定额指标以及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指标,对各取水工程和用水户的取水量进行计量控制,逐步安装国内最先进的IC卡用水计量控制器,对用水户实行阶梯水价。
  (四)发展节水农业
  今后三年,农业节水方面主要示范推广以喷灌、滴灌、涌泉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发展节水面积24万亩。在井灌区或丘陵地区主要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的节水方式,发展节水面积17.3万亩;在黄灌区主要采用U型渠道以及小畦节浇为主的节水方式,发展节水面积3.4万亩;在大田作物以及经济作物区发展以喷灌为主的节水工程,发展节水面积2.2万亩;在大棚里以发展滴灌为主,在棉田推广膜下滴灌,在果园等经济林发展涌泉灌为主的微灌节水灌溉模式,发展节水面积1.2万亩。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