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广抗旱、节水型农作物新品种和旱作栽培技术,积极开展秸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塑膜覆盖保墒,实施“沃土工程”等农业综合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节地方面的主要任务
1、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从严审查和调整各类规划的用地规模和标准,科学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合理规划用地指标,强化集约利用土地。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和浪费土地行为;严格取土用地审批,依法查处违规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行为,到2010年底,取缔所有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依法严格管理农村集体和个人建设用地,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林地行为。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大“空心村”治理力度,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低效土地、闲置土地,有序增强土地供给能力。
2、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积极盘活挖潜存量用地,下大力气清理处置低效闲置用地。积极探索实行除军事、社会保障性住房和特殊用地等可以以划拨方式供地外,对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土地调控政策,确保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90平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土地供应,严格控制低密度、大套型商品房土地供应,完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加强批后监管。
3、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鼓励工业用地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积极利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提高工业用地控制指标,杜绝粗放利用土地资源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
4、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控制可使用集体土地的“三类”(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用地,批准“三类”用地使用农村集体土地中的农用地和未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要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四)循环节约方面的主要任务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完善城市功能,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确保服务业增幅高于GDP增幅。全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10年达37%左右,从业人员比重上升30%左右。一、二、三产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发展趋于协调,区域特色更加突出,努力将我市逐步建设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现代服务业较发达的节约型中心城市。
2、大力发展包括再生资源产业在内的环保产业和生物质能利用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市农作物秸秆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展生物质能利用项目,以生物质能发电、垃圾发电等项目带动环保产业发展,逐步提高全市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大力提倡技术创新,确保全市再生资源利用尽快形成规模效益。
3、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围绕五大优势产业(粮、棉、果、畜、菜)和四大潜力产业(特色种植业、林产加工业、苗木花卉业、中药材产业)工程,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增环补链农业产业,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安全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做好农业残留物综合利用,减少农业资源污染。调整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依托林果业发展观光型农业,增加农业收入;结合“沼气富民”工程的建设,依托大中型养殖场和若干农业园区,发展沼气用户15万户,建设农村生态工程,提高农村和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程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4、积极开展变废为宝、废物利用工作。一是建立完善以社区回收为基础的新型回收网络。开办各类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吸纳和组织包括个体经营户在内的从业人员进入交易市场开展合法经营,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节约使用生活用品,少用一次性物品。依法加强对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回收拆解行业的管理,确保废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二是以新绛县为试点,利用中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对城市垃圾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力争到2010年在全市推开。
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