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充分利用天然气和煤层气等清洁能源。在城市居民、工业企业和城市公交、出租车行业推广应用天然气,替代传统能源。同时,要积极开发推广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等自然和再生能源在建筑采暖、居民生活、灯具照明等方面的应用。
8、积极引导商贸流通和民用节能。整合现有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信息化平台,优化物流配送能力,减少能源消耗。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的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鼓励宾馆、酒店、餐饮、洗浴业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和消费。积极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今年,首先在盐湖、永济、河津、新绛、夏县、平陆六个县(市、区)开展13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试点工作,逐步在全市推广节能灯、LED灯等高效照明产品,最终取缔白炽灯和劣质节能灯,提高居民照明质量。结合“限塑令”, 大力推行绿色包装,大型商场、超市实行塑料袋收费制度,逐步淘汰塑料袋的使用。
9、积极推进市政公共服务业节能。一是加快建设集中供热工程。今年运城中心城市要完成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县级城市要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大型区域锅炉为辅的集中供热工程。二是加快集中供气项目建设,减少资源浪费。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0、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示范作用。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要制定节能、节电、节水、节材及物品循环利用的目标措施。政府采购要优先选购节能型、环保型的照明、办公用品和设备。加强对办公楼的管理,要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20摄氏度。减少电梯使用,提倡高层建筑电梯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五层以下不乘电梯。加强对公共部门用水、用电以及各类设备和车辆用油等方面的节约监管。抓好公务活动的节约,精简会议和文件,加快办公自动化步伐。
(二)节水方面的主要任务
1、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保护水生态环境。控制和治理目标分两步走,“十一五”期间,全市平原盆地超采区要压缩60%以上的超采量;平原区要压缩15086.1万m3的开采量,开采量控制在62419.0万立方米左右。全面遏制地下水超采的态势,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初步保护,并使因超采地下水引发的生态与环境灾害得到遏制,形成较完善的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进一步采取强化管理和涵养水源等调控措施,使地下水水位逐渐回升。
2、实施蓄水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从全市各区域的用水需求出发,以合理开发地表水为重点,建设一批从根本上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工程:一是中条山流域建设闻喜石门、夏县温峪、垣曲李家河水电站三座水库工程,解决闻喜、夏县、垣曲工农业发展和城市缺水问题;二是以合理开发黄河干流水资源为重点,建设夹马口北扩工程、北赵引黄灌溉工程两处大型泵站,解决临猗、万荣两县的农业灌溉和地下水超采问题;三是争取立项建设稷山水源工程和禹门口、尊村、大禹渡、汾南、西范等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
3、构建城市水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建设城区污水处理、雨水集蓄和中水回用工程,制定有关建筑节水政策,启动住宅小区、社会事业单位雨水集蓄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设。从2008年起,新建建筑及住宅小区必须建雨水集蓄和中水回用设施。2010年,运城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80%以上,县(市、区)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要到65%。中水在城市景观用水、花卉苗木灌溉、市政环卫、洗车和工业冷却用水中的使用要达到60%。2009年底,全市各县(市、区)城区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积极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适时启动污泥处置工程建设。城市供水要核定用水定额,实行梯度水价。
4、发展节水农业,兴建农业节水工程。井灌区要推广管灌、滴灌、喷灌等节水措施;黄灌区要采用以U型防渗渠道为主要的输水方式,大田推广小畦浇灌等节水措施。一是兴建井灌区节水园区:在汾河谷地、涑水盆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建设管灌、滴灌、涌泉灌、喷灌等节水园区40处,节水示范项目9处。二是建设18处1-5万亩中型灌区节水园区:分别是芮城的古贤、风陵渡、新兴,平陆的常乐、部官,新绛的万安、木赞、古交等10座提黄、提汾灌区,及平陆的大河庙、红旗,河津的三峪等8处自流灌区。三是建设小型自流灌区节水园区:对吕梁山前沿、中条山两翼水源条件较好的小型自流灌区内的小水库、小塘坝等调蓄工程进行除险加固,输水渠道防渗,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重点项目是稷山的黄花峪、晋家峪,芮城县的南辿,平陆县的幸福、下涧、郭家山,垣曲县亳清河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