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的通知
(运政办发〔2008〕1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运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运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全市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节约型社会,根据中央和省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是一个资源能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同时又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偏重型产业结构,资源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环境承载能力弱,严重制约着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2064.44万吨标准煤,占全省的13%;全社会万元GDP能耗3.53吨标准煤,万元GDP电耗4441.58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6.86吨标准煤,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8倍、1.75倍和1.26倍。二产(工业及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1841.58万吨标煤,其中冶金、化工、电力、焦炭、建材等五大高耗能行业共消费1731.46万吨标煤,占二产的94.3%,占全市总能源消费量的83.9%。我市人口多,耕地面积大,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量大,但全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天然水资源人均、亩均全省倒数第一,地下水严重超采,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虽然我市在节能减排和农业节水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全市的能耗仍居高不下,农业浇地大部分仍在运用大水漫灌方式。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及公益性用能、用水不断增多,资源需求形势将更加严峻。另外,社会公众节能意识淡薄,管理基础薄弱,浪费严重。特别是居民耗电量将成为社会用能的主要增长点,社会节能的形势更加紧迫。因此,大力加强节能降耗和农业节水工作,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和全市人民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以强化全民节约意识,开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快推进技术进步、设施更新改造、结构优化和制度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节约行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目标
用三年时间,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逐步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努力在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土地、节约原材料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到2010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3.61吨标准煤下降到2.71吨标准煤,下降25%,年均下降5.6%左右。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7.8%左右,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8%;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0%。工业用水万元产值取水量降到45 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面积达到600万亩,综合毛灌溉用水量亩均减少到260 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达到节水定额标准,节水型城市达到60%。到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保持在850万亩以上,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20万户。按GDP年增长14%测算,“十一五”节能量635万吨标煤,总体实现节电20%,节水20%,建立起较完善的节约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