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巩固和深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成果,切实提升小作坊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制度,加强对食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监控。加快推进食品召回制度的实施,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提升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到2010年,力争全市符合条件的食品加工企业100%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符合条件的小作坊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并限区域销售。
(六)强化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工作。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民生计量监督体系和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体系。到2010年,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省级计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
(七)积极开展认证认可工作。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管理体系认证率达到40%以上;强制性认证产品认证率达到100%;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实验室必须100%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
(八)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实施工业产品和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制度,保障生产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对涉及人身安全的特种设备等产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全过程安全监察;对不具备质量安全生产条件、能源资源消耗不符合国家规定、工艺装备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生产企业,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大对无证生产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已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后续监管。到2010年,实现具备获证条件的企业全部执证生产。
(九)加强质检科技基础建设,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市的检验检测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质量基础能力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建设好国家家用杀虫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益阳市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现市、县两级质检网络基本满足全市产商品检验的需要,检验检测技术能力达到全省中等偏上水平。
(十)整治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质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完善打假责任制、预警监控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和专项检查制度,按照打击、整治、帮扶、规范、发展的方针,集中整治区域性质量问题,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规范行业发展行为,基本消除区域性质量问题和规模性造假现象,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十一)认真抓好工程质量。积极推行工程和设备监理制度,围绕重点工程和重大投资项目、技改项目,实施项目法人、工程监理和工程设备监理制度。对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重点设备和政府采购项目实行强制监理,确保重大投资项目和设备的质量安全。到2010年,工程质量优良率明显提高,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60%以上,功能完备、环境良好、安全可靠、资源节约等综合满意指标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