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益阳市2008-2013年生猪产业发展纲要》的通知
(益政发[2008]1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大通湖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益阳市2008-2013年生猪产业发展纲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益阳市2008-2013年生猪产业发展纲要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益发[2008]7号)精神,做大做强我市生猪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致富农民为目的,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生猪产业总量增长和品质提升。创新生猪产业发展方式,将生猪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实施健康养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和优质品牌战略,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科技创新,着力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构建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实现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市生猪年出栏量达到800万头,其中规模养猪出栏达到450万头,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重达到95%以上;现代屠宰加工生猪量达到250万头以上;生猪产业产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到2013年,力争全市年出栏生猪1000万头,其中规模养猪出栏达到650万头以上;生猪现代屠宰加工量达到500万头以上;生猪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生猪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质量监管、饲料供应、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二、发展重点
(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要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发展。2011年,全市建成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其中赫山区23个、桃江县18个、安化县17个、沅江市15个、南县12个、资阳区10个、大通湖区5个;建成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5000头以下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1000个,其中赫山区230个、桃江县180个、安化县170个、沅江市150个、南县120个、资阳区100个、大通湖区50个。2013年,全市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150个,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5000头以下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500个。在发展规模养殖中,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确保生猪养殖小区和养殖场(户)用地。要把粪污处理设施纳入重要建设内容,采取国家扶持、地方配套、农户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筹集资金搞好环保设施建设。
(二)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要突破性发展肉食品加工业,加快肉食品龙头企业的建设步伐。重点抓好颐丰食品、三江食品等肉类加工企业的配套建设,扩大产品加工数量,提升生产率。加快三星养殖公司肉类加工厂的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产。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1-2家全国知名的肉类加工企业落户益阳,使全市上规模的肉类加工龙头企业由现在的5家发展到10-15家。要突出发展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扩大出口外销能力。在开拓中乳猪、冷鲜肉市场的同时,重点突破俄罗斯、日本、欧盟、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分割肉市场,力争规划期内建成2家以上拥有自营出口权的创汇型龙头企业。着力扶持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大型饲料企业,以湘大骆驼饲料有限公司、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华港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双羊科技饲料有限公司等饲料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发饲料新品种,积极发展绿色、环保、安全优质饲料产品。
(三)强化生猪品种品质品牌创建。高度重视猪种繁育,加大生猪品改力度,加强质量监管,提升生猪品质,创立益阳生猪品牌,提高生猪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大力发展优质瘦肉型猪生产,提高良良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重。到2011年,全市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重达到95%以上,其中良良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重达到60%以上;2013年,争取良良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重达到70%。要按照“统一规划、社会办场、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强种猪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区县(市)、乡(镇)三级生猪良繁体系。力争2010年以前,建成市湘益猪原种场,新建和扩建原种猪扩繁场6个、种猪生产场25个,新建生猪人工授精供精站50个。要严格种猪生产质量管理,加强生猪种质测定,积极开展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强化生产进程控制,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生猪质量,创立优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