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针灸适宜病症的研究。明确提出针灸适宜病症,形成对针灸治疗病症的科学分级。针对某一疾病形成能被广泛认可的针灸治疗方案和实践指南;结合所研究疾病,对针灸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做出初步回答。
(三)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
1、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研究。以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实践经验为研究对象,如实采集、原始保存、系统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分析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典型医案,总结思辨特点、成长要素,归纳现代传承规律与传承模式。
2、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依托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个体研究和中医文献,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整理、分析挖掘等方法,总结名老中医群体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典型医案的共性规律,研究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流派。
3、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现代分析挖掘方法研究。在名老中医本人主持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中医药专业知识,总结分析临床诊疗规律和特点,建立专家知识库,并对各种技术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4、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及评价方法研究。主要对流传于民间的特色方药和疗法进行登记、收集、整理,重点对确实有效的民间医药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一套体现民间医药特点的研究方式和评价方法。
(四)中药研究
1、中药基础理论与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重点开展中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归经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研究。
2、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研究。包括:中药(药材、饮片、提取物及成药)质量标准制定原则;饮片炮制标准;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中药检测技术与应用;中药材(濒危、珍稀、毒性)使用及替代原则等。
3、中药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和现代制剂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研究适应中药复杂体系特点的疗效评价、筛选、质量控制、安全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中医药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新药研发模式,尤其是符合复方药物特点的新药发现评价方法和模式。
(五)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
1、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与分类研究。在前期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指标、人体生理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亚健康人群的基本特征及中医辨识与分类标准、指标和方法。
2、亚健康中医干预效果评价及其方法学研究。选取有效的中医药干预手段,科学设计、评价中医药对亚健康干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卫生经济效益,通过示范研究,探讨亚健康中医干预效果评价方法。
3、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和康复手段方法研究。整理、挖掘中医养生保健经验与方法,提供中医治未病的有效措施,实现疾病防治重心前移。
二、课题申报注意事项
1、以产生新方法、新技术、新方案和新药为主要或最终目标。
2、研究方案科学合理,具有可实施性。选择的技术指标要与研究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采用的检测指标要与设计方案相适应,避免高新指标的堆积。
3、课题立题依据要充分,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要建立合理的假说,研究方案要围绕假说科学设计,预计研究2-3年就可得出比较明确的结果。
4、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涉及的药物为某种制剂的,应已取得院内制剂批号或新药证书(附相关证明材料)。
5、申报单位必须具有组织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鼓励联合多家有良好基础的单位共同申报,但必须明确课题牵头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明确知识产权归属,课题合作单位以合同形式确认合作关系。
6、对国家和省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及中医药其它重点研究基地,本次课题申报予以优先考虑。
7、课题负责人必须是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承担过厅、局级以上的中医药研究课题,实际主持和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人员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既往在相关方面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在读研究生(不包括在职研究生)不得作为第一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