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计划或方案,分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市教育局将选择部分学校和县(市)、区开展数字化校园示范工作,待取得一定经验后,在全市推广。
3、坚持以建促用,以用促建,建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因而,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适度超前,来引导并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断促进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建设。要把建设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和效益。
三、全市“数字化校园”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指全面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以及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生活为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本着“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吉林市教育系统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和智能化。主要是要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监控环境;一流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一流的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一流的数字化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一流的数字化校园卡系统;一流的数字化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生活,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具体内容包括:
1、数字化平安校园工程。在全市城镇以上学校全部建设数字化监控,使我市城镇以上中小学均纳入到数字化平安校园工程之中,并在相关处室设置管理终端和报警中心,成为全省第一家具备完善体系的数字化平安校园管理的教育行政部门。
2、数字化视频会议工程。打造全市统一的视频会议系统,做到管理的现代化和远程化,即可实现远程会议,又可实现远程培训和交流。
3、数字化教育一卡通工程。全面实施“雾凇教育一卡通”工程,在全市城镇以上中小学实现家校互通、校校互通。集学生证、身份证、借书证、医疗证、会员证、餐卡、钱包、电话卡、公交卡、存折等于一卡,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的目的,简化学校日常管理,提升教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