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景宁畲族自治县食品药品安全规划(2008-2012年)的通知

  14、强化医疗器械安全监管
  (1)加强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管理。分步实施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总则和无菌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有源医疗器械、无源医疗器械、有源非接触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实施指南。引导相关企业尽早达到相应产品质量体系管理规范的生产要求。开展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相关培训,强化检查员队伍建设。逐步对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进行检查,促进生产企业达到规范要求。
  (2)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贯彻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及相应的技术指南与工作制度。切实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建立健全报告体系,强化企业的报告责任和义务,强化报告工作考核。
  (3)实施《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植入性材料、急救抢救类设备,特殊验配产品使用状况的监管。

专栏13 医疗器械监管

医疗器械标准 医疗器械国家、行业标准的采标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


  15、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
  (1)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行为。集中力量查处大案要案,对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制假售假和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严格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2)继续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完善广告监测网络,配备广告监测设备,实行视频音频的在线采集和监测,提高广告监测的自动化水平。加大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监测力度,建立和完善违法违规广告的上报和移送制度。建立打击违法广告的协调共管机制,定期开展广告的联合执法大检查。
  (3)推进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加强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和诚信信息公示建设,建立药品、医疗器械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和社会公众查询系统,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提高药品、医疗器械企业自律意识和信用水平。促进药品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药品物流企业的监管。
  (4)深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药品协管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药品监督网的正常运行。制定符合农村药品供应实际的政策和监管措施,引导合法药品经营企业向农村延伸,方便农村群众购药。加强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提高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水平。积极探索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的试点工作。

专栏14 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

药品、医疗器械稽查机制建设 理顺举报投诉受理处理工作,建立举报投诉受理中心。

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监测 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监测网络,运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做到对县内媒体发布的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进行实时监测。

农村药品安全监管 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供应网点覆盖率达到70%以上,行政村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达标率100%。


  16、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突发重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突发重大安全事故的监测和预警网络建设,提高协调指挥和快速响应能力,强化对假冒伪劣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无害化处理。

专栏15 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应急能力建设

应急能力建设重点 建立县药品医疗器械突发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系统,配备应急工作设施装备和检验检测设备,开展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17、加快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建设进程
  对接国家药品监管信息3511工程,建立健全药品监管信息系统,促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监管效率和水平。加快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行政审批、信用监管、企业认证、稽查、不良反应监测等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行业信息发布系统,提高对公众和企业服务水平。

专栏16  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

(1)对接国家“3511”工程 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标准,在标准化和可兼容性上下功夫,构建全系统联网的信息化平台,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四网(省、市食品药品监管专网、县政务网、办公局域网),建立和完善三个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安全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围绕一个中心(药监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努力构建统一的“数字药监”体系,实现全县药品、医疗器械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检验检测的办公电子化、监管电子化、服务电子化。

(2)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全县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及乡镇以上医疗机构网上实时监管,使信息化建设基本达到发达地区县级局信息化建设标准。



  18、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队伍和基础建设
  重视药品监管队伍建设,建立落实干部轮岗和竞争上岗制度,加强药品安全重要岗位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全面实施国家《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改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办公业务用房建设和必要的执法装备的配备,全面改善行政执法机构办公和装备条件,满足行政执法的需要。加强快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快检室条件,配备主要仪器设备、提高快检能力,满足行政执法技术支撑的需要。

专栏17 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基础建设

  (1)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员,监管部门专业人员比例不得低于70%。稽查人员配置由总人数的30%提高到50%以上。

  (2)改善行政执法机构办公用房建设和特殊用房设备配套设施,执法装备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3)完成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基础建设。

  (4)全面实施安全保障工程,着力改善农村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全县70%的行政村建立药品供应网,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达85%以上,医疗器械监督抽验达到省局要求。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