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6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调查评价 对畜禽、果蔬、水产品、酒类、乳制品、婴幼儿食品、粮油及制品、调味品、方便食品、豆制品、饮用水、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和企业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进行调查、评价。
风险评估 开展农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加工工艺和设备、病毒微生物对食品安全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
重点食品专项检查 有针对性地抓好“五个重点”(即重点环节、重点产品、重点厂点、重点区域、重点违法行为)。集中力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严格食品添加物质的管理。加强小企业小作坊监管,强化日常监管,加大巡查的力度和频次,全面提升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质量控制能力。
|
7、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1)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有重点地选择部分食品行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加强食品安全诚信文化教育活动,引导食品行业形成良好的诚实、守信环境,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2)形成系列诚信制度。推行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制,工商、卫生、质监、农业、教育、食品药品部门监管要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按照食品安全信用情况推行分类监管;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食品召回和食品企业红黑榜制度;大力推行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生产记录、销售记录为核心的质量保证管理制以及消费者举报、投诉制,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
专栏7 食品安全诚信
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 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分类数据库,广泛收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等,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分类监管制度。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有重点地选择部分食品行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基于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体系。
量化分级管理 大力推行餐饮业食品量化分级管理。
|
8、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1)强化对农业投入品整治。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活动,提高食用农产品按标准组织生产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粮、肉、油、蔬菜、水果、豆制品等重点品种的食品安全水平。
(2)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探索农村小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监管模式,规范和整顿小企业、小作坊的食品生产秩序,遏制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落实食品市场经营主体准入、食品市场巡查、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食品分类管理、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引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协议准入、质量承诺、不合格食品退市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管理责任等自律制度。继续整顿和规范食品广告。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和病害肉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县城和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率,促进屠宰行业规范化经营。加大对学校及周边、社区、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小餐馆和旅游景区餐饮摊点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原料进货溯源、集中定点采购等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暗察暗访工作机制,净化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3)进一步扩大行政村连锁门店的覆盖面,提高农村食品放心店的统一配送率,做好“千万工程”向校园、社区和厂矿企业等延伸工作。
(4)抓好食品安全示范县(乡镇、社区、村居)的全面推广,采取措施,创建特色,形成推广系列亮点,不断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专栏8 食品安全专项行动
食品安全“四网”建设 示范引导,市场竞争,建立起规范经营、诚信经营的现代流通体系。整合农村公共安全资源,提升乡镇公共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完善行业自律约束体制,树立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农村食品安全专项 加强种植养殖业农兽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专项整治。逐步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网。建立并推广农村小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开展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市场专项整治。
畜禽屠宰加工行业整治专项 完善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建立病害肉无害化处理保障机制。
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专项 对高风险食品每年确定重点,在生产加工业开展全面检查检测,实施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标签标识管理 加强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标签标识管理。实施农产品标识计划,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示范项目 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和村居(社区)、学校、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等示范点创建工作。
农业投入品整治专项 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全面开展执法整治,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
9、推动食品安全相关认证工作。
积极推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
(1)加强农产品质量和产地认证。对重点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农产品产地编码、生产过程记录、农产品标识管理等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积极开展并努力推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鼓励农业企业引进GAP、ISO9000、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健全食品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提高食品企业自身管理能力。
10、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1)完善进口食品查验制度。重点对食品中农兽药、食品添加剂、致病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标签标识进行查验。
(2)完善出口食品疫情疫病、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对出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注册登记,推行出口食品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进出口食品良好企业名单制度和进出口食品违规企业名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