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广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以及《惠州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大力实施省九届人大《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继续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从2008年起,市财政在每年安排18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50万元,共230万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燃油补贴、扶持全市2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和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优势园艺生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农机作业水平。到2011年,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主要商品粮基地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兴农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网络进村、应用入户”。继续推进农业科技信息“直通车”,加强信息化示范点建设,选择一批农技站、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信息服务站。市财政每年安排60万元,用于完善惠州农业信息网、农信通、“菜篮子”快讯等信息平台,建立完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12316”三农服务热线建设,为农民提供农资打假的投诉举报和“三农”综合信息服务。新闻媒体要发挥信息主渠道作用,积极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信息服务。
  4、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力度,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阳光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开展“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和“双百千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县(区)、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切实加强推广队伍建设。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和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力争到2011年全市主要种养殖业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水产、生猪、奶牛、家禽等养殖业全面实现良种化。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激励机制,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和“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5、完善动植物保护体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预警系统建设,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预案制度及其监测、预警、防治和检疫监督系统建设,完善疫情报告、预警、应急机制,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重点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流行性水生生物疫情、红火蚁、稻飞虱及其他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外来水生生物的防控工作。加快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推广机构,稳定畜牧兽医队伍。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动植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工程建设投入,将强制免疫、疫情监测、疫情处理、消毒灭原等防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市、县、镇三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监测水平。
  (三)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健全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1、优化农业结构与区域布局。要加强农业规划管理,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大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后严格执行。根据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的要求,切实抓好农业园区、专业镇、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因地制宜地布局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城镇围边地区要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有特色、效益好的蔬菜、园林花卉、名优水果和观赏农业;远郊和山区要积极发展优质水稻、反季节蔬菜和畜禽养殖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农业;沿海地区要在稳定海洋捕捞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高位池养虾、工厂化养鲍等海水养殖业和海上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结合旅游业开发,发展壮大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度假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使全市农业由传统单一农产品生产功能,向现代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生态维护等多功能并重转变。
  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单产、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巩固提高现有六大特色农产品,培育发展特色蔬菜和花卉生产,形成八大特色农产品。到2011年,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复种)面积要达200万亩。大力发展甜玉米生产,促进甜玉米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到2011年,全市甜玉米复种面积要达到80万亩(详见附件1)。扶持发展特色蔬菜和花卉生产,到2011年,建成特色蔬菜生产基地23万亩,花卉生产基地3万亩(详见附件2)。围绕“一镇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专业镇,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科技、农业、信息产业等部门要重点支持专业镇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中心,扶持有条件的专业镇建立信息化创新服务中心。市、县(区)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对获得国家和省级授予的“专业镇”、“特色村”给予适当奖励。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培养和发展一批大型、超大型农(水)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引导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及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所需设施建设用地给予用地指标倾斜,提高审批效率。对现有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先从市财政挖潜改造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中给予支持。对大宗农产品出口加工流通企业要给予落实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