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社区残疾人工作目标
形成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社区残疾人组织为纽带、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社区残疾人工作机制,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帮扶服务;社区残疾人组织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广泛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社区残疾人文化生活丰富活跃;社区市民学校普遍开展残疾人素质教育;社区形成无障碍环境并不断改善。
(十二)无障碍设施建设目标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公共建筑物、居住区以及住宅时,认真执行建设部、民政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1)126号);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重要公共建筑物、居住区以及住宅没有无障碍设施的,按规范要求,制定计划并逐步进行改造;市和县区建立无障碍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无障碍建设的宣传和检查;电视新闻、电视剧等加配字幕,服务行业人员掌握简单手语,残疾人的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城区和主要城镇基本实现道路、建筑物和交流无障碍。
(十三)社会环境目标
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文明进步社会风尚,把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创建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城镇、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的评选标准;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一助一、联系扶助残疾人困难户、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帮包带扶、助残捐赠月、千户受助万人受益等活动广泛开展,效果显著。
(十四)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目标
市和县区均建成功能齐全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残疾人文艺体育训练中心的建设规模和服务标准都达到西部先进水平;各县区残疾人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健全,切实开展康复训练、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文体娱乐活动、用品用具供应等服务;各街道、乡镇依托残疾人服务社(站)开展残疾人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服务。
(十五)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目标
市和县区残联办公实现网络化、自动化,通过互联网顺利与中国残联、省级残联及县级残联连接;市和县区残联建立办公局域网,并接入政府网,实现与横向部门的政务联系,办公效率得到提高;市和县区残联通过统计软件顺利完成统计数据的传输与汇总。
三、方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