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作为富民强市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2010年完成进入国家规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2年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治理。2013年全面解决规划内农村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2020年全面完成全市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目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通过集中进行清淤、疏浚、加固,有效提高现有小水库、山塘、河坝、水渠蓄水灌溉能力。切实保护耕地,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沃土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基本农田建设,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建立以项目为载体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重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乡村道路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大型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使用,发挥综合效益。继续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加快县乡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稳步实施农村主干道路节能亮化工程。加快农田机耕道建设,加快水泥路通村达组入户步伐。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凡列入省市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规划的项目,在核定年度内可先行实施,经验收合格后,按标准拨付补助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行政村农村配电网改造和户表改造。加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小水电发展,建成一批电气化县市、电气化乡镇、电气化村。加强农村信息化配套服务,积极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深入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鼓励发展生态型畜牧业,城郊区逐步退出畜禽养殖业,控制农业面污染源。加快农村沼气池建设,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实现宜建沼气入户率达90%。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存栏500头猪以上规模化养殖场限期治理任务。健全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落实国家重点公益林效益补助政策,启动地方级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抓好村容村貌治理和乡镇集市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