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意见

  (三)防止耕地撂荒。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对防止耕地撂荒工作负直接责任,加强耕地利用监控,对外出务工人员、无力耕种农户,要采取土地流转、集体经济组织代耕等形式实现撂荒耕地复种。
  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续建和沟渠配套工程建设,续建会东新华水库、会理红旗水库等配套工程,加快建设甘洛斯觉大堰灌区、安宁河沿河老灌区、会东野牛坪灌区、美姑九口灌区、宁南竹寿水库渠系配套工程、雷波马湖南干渠、金阳东风大堰等,突出病险水库整治和会理震损水利工程恢复,大力开展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发展户办、联办等小微水利工程。加强提灌工程设施的维修和改造,解决无水源保证地区的用水问题。进一步完善人工增雨作业体系,积极开发云水资源。到2015年全州新增有效灌面32.47万亩。
  五、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
  (一)构建粮食产业技术服务体系。
  增加对科研创新的财政投入,走出去、请进来,发挥科研、教学、生产、推广各方面力量,加强技术协作攻关,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内容最齐全的苦荞麦研发中心,建设一批马铃薯、荞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和马铃薯、荞麦良繁基地、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加快突破性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新品种选育步伐。集成不同区域、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水平粮食生产技术,形成具有区域特色,适应现有生产和水平的简单化、标准化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二)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以州为中心、县为桥梁、乡为纽带、村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农业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应急管理与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农技站服务体系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本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成为试验示范基地。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农民科技培训,按照“774222”要求,广泛开展定地点、定目标、定人员、定责任、定农户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重点推广水稻增种、增苗、增窉、增穗,改分户育秧为集中育秧、改单选大穗型品种为抗病耐密品种、改人工翻耕栽插为机耕机栽、改分散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病虫害分散防治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改单季种植粮食为粮经饲结合的配套技术;马铃薯重点推广脱毒良种、双行垄作、增加密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管、综防病虫害等标准化综合生产配套技术;玉米主要抓主产区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品种、改套种为平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的栽培技术;荞麦施磷增氮、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适时精量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加强田管、综合防治病虫草鼠等增产技术;麦类重点实施选用良种、药剂拌种、疏株密植、配方施肥技术。全州粮食总产年均增长3%以上。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