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生活服务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商贸流通
以“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为目标发展商贸流通业。至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将物流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新兴优势支柱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到2012年达到10%以上。
--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的需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应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采取引进、兼并、连锁、联合、代理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牌商业企业,加快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
--增加商业零售网点。启动城市商业中心、城市商业次中心及商贸走廊建设,改造黄土坡、荷城商业中心,新建德坞、水月商业中心,使其成为符合标准的区域商业中心;逐步改造和新建符合标准的商业街,促进经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发展大中型批发市场。根据城市发展确定合理布局,对现有市场通过整治、改造、迁移等措施优化和调整批发市场的布局,有效集聚批发市场。
一是整顿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社区商业中心限制设置专业批发市场,积极激活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市粮油储备中心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药材批发市场、马铃薯批发市场、盘县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前期工作,促使其加快建设。二是新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德坞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钟山区农资种子市场、老鹰山农业机械市场、大海坝钢材建材市场和完善钟山矿山设备市场。三是新建工业品和其他商品交易市场。加快文体用品市场、石龙工业品交易市场、杨柳义乌小商品综合市场和老鹰山煤化工产品交易市场等建设。
--推进物流配送的现代化。要通过对商贸仓储、交通运输的整合、重组、催生、改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商贸物流企业,到2012年商贸物流企业计划达到16家。大力推广物流先进技术,各个物流企业从实际出发,逐步推广应用条型码、电子数据交换、卫星定位系数、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稳步推进物流配送的现代化。同时,结合“数字六盘水”工程,尽快建立互联互通、安全可靠、便捷通畅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市中心区城南物流中心和双水、德坞、大垭口3处货运站,在六枝、盘县城区和有条件的小城镇均应建成相应货运场站。
--发展六盘水会展经济。依托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加强与全国行业协会、会展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争取承办国家级展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会展,形成一批具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会展品牌。同时,围绕会展业发展,加快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型商务会展中心建设。加强会展业主体的培养,引导和鼓励有志于会展业的各类经济实体组建专业会议展览公司。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通过联合、参股的形式,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业企业。
--培育餐饮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一方面,在保持我市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一是饮食开发与文化展现相结合,开发保护具有六盘水地域特色的餐饮。二是提升饮食服务质量,丰富饮食类型,形成适合不同档次需求和口味需要的饮食体系。三是结合地方小吃,开发饮食夜市。四是根据游客需要,形成系列化的经济型特色早餐。五是开发一套能反映夜郎文化、到六盘水必看的文化盛宴,结合“农家乐”、近郊休闲度假等,将旅游形象传播与餐饮、歌舞娱乐等结合起来,开发夜郎歌舞宴。另一方面,扶持发展品牌企业,打造新的餐饮航母,继续引进大型餐饮服务业,发挥连锁经营、品牌效应;引进国际先进饮食文化,积极吸纳各种风味、各地菜系在我市经营。新建、扩建一批星级宾馆、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