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化机制保障。
1、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推广和借鉴“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小区”和“反租承包”等成功的,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形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养殖业保险,将政府扶持与养殖业保险有机结合,逐步完善畜牧业保险机制,切实规避养殖风险。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要加强对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和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养殖场户或基地建设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养殖场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将畜牧产业化经营推向更高层次。
2、加快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加强行业自律、开拓市场、解决经营争端中的作用,积极引导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落实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饲养场户、加工企业组建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其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凡直接从事畜禽养殖的,其销售符合国家规定的自产畜禽产品免征增值税;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的,享受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到2010年,全市农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达到80%。
(五)强化科技保障。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支持畜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畜禽新产品培育;组织实施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关键技术重大科技攻关;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力度。鼓励支持肉类、乳制品、饲料工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尽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广养殖小区标准化生产、瘦肉型猪配套养殖、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饲养、优质牛羊杂交以及疫病综合防治等为主的畜牧生产新技术,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力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力争到2010年,全市猪、牛、羊出栏率分别达到200%、45%和190%。
(六)强化防疫保障。
1、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严格按照《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绵府发[2006]37号)要求,未改革到位的县市区要尽快完成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按照省编委《关于建立健全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通知》(川编发[2007]114号)精神,市、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编制方案,待省编委批复后立即按要求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立要抓紧编制方案,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后尽快设立。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