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度重视烟叶质量,巩固提升楚雄烟叶的市场优势。各县市要紧紧抓住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有计划、有重点抓好烟叶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实用技术的到位率。要强化轮作,按照“轮作90%以上、坝区50亩以上连片,山区30亩以上连片”的要求,落实好区域化连片布局相关措施,对零星分散、无法轮作、生产水平低、单产低的田地不再安排种植。要全面落实好砂培漂浮育苗技术措施,培育高质量的烟苗。要按质按时搞好预整地,全州要求4月30日以前完成预整地,所有种烟田块的整地质量要达到墒高、沟直、土细、墒面饱满。要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揭膜培土、科学施肥,切实搞好病虫害统防统治。要坚持成熟采收和科学烘烤,全面提高密集烤房利用率,为提高收购等级质量打好坚实基础。
(四)搞好特色优质烟叶生产。要突出品种特色,优化种植品种结构,实施区域化品种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推行“一乡一品”、“一站一品”的品种布局,最大限度满足卷烟工业的需求。全州2009年品种结构为:K326 40%,云烟系列50%,NC297 7.58%,红花大金元2.4%。要突出区域特色,着力抓好特色烟叶开发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省烟草专卖局的要求,科学制订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技术工作责任制,真正使特色优质烟叶开发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着力推进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试点建设,努力将我州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区打造成重点骨干品牌特需烟叶生产基地,提高特色优质烟叶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烟叶生产发展基础。一要搞好规划。要在做好基本烟田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整体布局”的要求,重点抓好烟水、烤房、机耕路、机械化4个方面的规划,综合配套,发挥整体功能作用。二要突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证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突出抓好烟田、烤房、烟水、机耕路、农机具5个方面的配套建设,按照“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综合配套、完善体系”的原则,拓宽投入渠道,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整体建设,整村推进。三要加强管理。坚持勤俭办事方针,严格制定并执行项目建设标准、质量标准和补贴标准,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加强项目建后管理,确保烟田工程项目持续发挥作用,已建设的工程项目,不完善的要完善,但决不能弃而不用或毁了重建。
(六)健全和完善烤烟种植风险防范互助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烟草补贴、烟农入保、保险代理、气象保障、滚动使用”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烤烟种植风险防范互助机制。2009年全州烟农缴纳烤烟种植风险防范互助金、烟草补贴和受灾补偿标准,遵照《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烤烟种植风险防范互助机制的意见》(楚政发〔2008〕18号)文件精神执行,参保覆盖率要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