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川委发[2008]28号)
各市(州)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的通知》(中发[2008]18号)精神,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坚定发展信心
今年以来,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自9月以来,国际金融经济形势风云突变、急剧恶化,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扩散,全球性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并日益加重。由于传导滞后效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并不断加重、加深,经济增速下滑的风险明显加大。加上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特殊困难和问题: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繁重;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增加值逐月下降并出现继续下滑的趋势;出口受阻,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受到冲击;旅游业遭受重挫,基础设施和市场信心恢复难度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业发展步伐放缓;地方税源大幅减少,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落,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农民工回流增多,城乡居民就业压力加大,收入增长难度加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为我省扩大内需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中央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特殊政策和总额1.7万亿元左右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巨大投资需求拉动,是我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特殊优势和强劲支撑。中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的投入,有利于改变我省发展滞后面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央加大对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有利于我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同时,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人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具有应对宏观经济变化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