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目标。
到2011年,力争全市建成10万亩的外销商品蔬菜生产基地,本地蔬菜在梅州市场的供应量达到30万吨,占有率由目前的73%提高到85%以上,蔬菜产业成为我市现代化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蔬菜产业生产经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实现蔬菜无公害化。
三、主要措施
各地在加强蔬菜基地建设中,要做到“五有”,即有统一规划,有生产标准,有扶持政策,有检测手段,有市场网络。
(一)加强蔬菜基地建设规划。
各地要围绕到2011年建成10万亩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和满足城镇居民蔬菜消费的目标,抓好蔬菜基地建设的规划、选址。市和梅江区联合在梅江区城北杨文村联建1个千亩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重点保障梅州城区居民蔬菜供应。各县(市)要扶持建立1个以上面积不小于300亩具有法人资格的蔬菜生产基地,鼓励发展300亩以下100亩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的蔬菜生产基地,有条件的要建立具有300亩以上种植面积的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基地。
(二)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容,也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把蔬菜生产标准化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点,根据实际条件,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建设蔬菜基地,建立和完善生产记录,扎实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市和梅江区联办的千亩蔬菜基地要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并取得认证,各县(市)扶持建立的蔬菜基地至少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并取得认证。为促进蔬菜生产标准化水平的提高,要加强新品种培育、生物技术开发,建设引种、试种、繁育和营销一体化基地,推进全市蔬菜栽培技术和品种的不断更新,解决一家一户的育苗难问题。加大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力度,结合生产实际,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优化环境、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和其他专业人才,参与蔬菜产业生产经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完善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
蔬菜生产是一项弱质产业,蔬菜产品具有新鲜、易腐的特点,加上其需求弹性小,容易引起市场波动。为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确保蔬菜生产健康、稳定发展,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对蔬菜产品在数量、品种结构和质量安全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