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云南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八、突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在战略任务上取得新突破
  (一)实施农民收入翻番计划。坚持不懈地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大幅度增收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核心,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5年努力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围绕增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为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和重要来源。进一步拓展农村内部增收空间,大力发展以优势农产品为原料的现代加工业及流通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一步广辟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认真做好农民外出务工的引导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和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发挥政策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二)加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推进力度。各级各地都要按照《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0年)》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明确建设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分类推进典型示范村、重点推进村建设。按照2009年起步、2010至2011年全面推进、2012至2013年完善提高的建设步骤,力争到2013年,通过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省级部门资金、群众投工投劳、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投入形式,合力推进,集中力量在5年内开展1万个省级典型示范村和重点建设村建设工作,其中典型示范村2500个、重点建设村7500个,各州(市)也要集中力量负责完成1万个典型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的建设任务。
  (三)加快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建设。把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加大投入,科学规划,扎实推进。通过推进实施六大工程、30件惠民实事,重点解决边境地区发展和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促进边境地区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使边境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接近全省中等水平,努力开创我省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四)抓好山区综合开发。山区综合开发是我省今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要始终把山区发展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开发路子。重视开发效益,对全省山区综合开发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创新开发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开发山区富民产业。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切实增强山区综合开发的动力和活力。
  (五)实施中低产田改造计划。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统一选项、统一验收和分类指导、分项负责、分别实施的原则,大规模开展以田(地)、水、路配套为重点的中低产田改造,每年完成200万亩改造任务,力争到2020年新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00万亩,使全省高稳产农田达到5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要集中连片规划,统一实施。各级财政都要投入专项资金,以县为平台整合发改、农业综合开发、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烟草等部门和单位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用10-12年的时间,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稳产农田建设任务。
  (六)实施优势生物产业推进计划。深度开发和挖掘我省丰富的生物资源,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龙头产品、壮大龙头企业、做强龙头产业。认真做好发展规划,加大对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争在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和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支撑、基地建设、培育名牌、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突破,巩固和提升生物产业发展竞争力,把我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生物资源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形成一批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和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