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真做好县域工业园区规划工作
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对县域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发展方向、资金筹措、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进行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县域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县域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应包括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等内容,并与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县域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各县(市、区)报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审查。
四、合理确定县域工业园区产业定位
依托当地区位、资源、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政策,找准比较优势,合理确定县域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引导和推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式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立足省内资源、科教优势,加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业衔接,培植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协作配套型中小企业;加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吸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县域工业园区落地。
五、高度重视县域工业园区环境保护
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县域工业园区发展全过程,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已建成的县域工业园区,要通过优化布局,最大限度地实现园区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新建的工业园区,要在方案论证、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不符合产业政策、明令淘汰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进入园区,努力做到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现县域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六、努力提高县域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率
结合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工作,合理确定县域工业园区用地规模。进入园区的企业生产经营场地容积率、单位面积工业承载力和投资强度,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以提高园区的集约发展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益。积极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与农村旧村庄复垦和新造土地增量挂钩,切实做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适当向县域工业园区倾斜,对不进入园区的企业限批土地,引导和推动县域企业进入园区,实现集群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