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创新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整合城乡资源,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互促共进机制。加快以增强县和中心镇权能为主旨的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推动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综合实力。推进“强镇扩权”试点,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镇。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一体化制度,使农民与城镇居民同享改革发展成果。
8、创新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扎实推进科学规范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发展农村基层民主,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政务公开,巩固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培育发展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逐步完善社会自治功能。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三、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9、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一体化经营”的思路,发展以水稻为重点的粮食生产,保证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突出发展优质粮油、经济林果、畜禽、茶叶、特种水产、竹木制品、茧丝绸和苎麻、蔬菜、棉花、烟叶和中药材生产,构建板块经济,打造产业集群,形成特色+规模+品牌的竞争优势。重点培育家禽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市家禽行业产值突破500亿元。积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农户,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到2012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以上。精心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生态宣城、绿色产品”为标志,整合优势农产品资源,加大地理性标志知名品牌的创建力度。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10、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鼓励和支持良种引进和培育,实现大宗农产品生产技术集成化、规模化。逐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积极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利用3-5年时间,形成适应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信息“户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