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的企业文化。各企业要逐步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诚信文化、责任文化、创新文化、环境文化。和谐文化要求企业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发展;诚信文化要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诚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把诚实守信、职业道德渗透到生产、经营、服务各个环节;责任文化要求企业更多地承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创新文化要求企业鼓励革新与创新,营造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环境文化要求企业在自身和谐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环境、自然的和谐。
(六)积极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1.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产品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环节,加快普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柔性制造和诊断技术,将产品生产和检测过程由传统的手工控制改造为计算机控制,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精密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过程的融合;普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提高产品设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在设计开发的新产品中更多地融入信息技术,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实现信息技术与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开发的融合;充分发挥宽带网和信息技术联盟的作用,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构建企业信息门户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重组与优化,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
2.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发挥信息服务的带动效应。各企业要加速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产品智能化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及各级经贸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管理体系,落实专门管理人员,加强对企业管理的组织领导、指导和服务。
(二)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企业及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表彰;引进和推广现代化管理方式方法;对管理信息化项目进行补助;支持企业比照技术进步奖项对管理创新优秀成果的主创人员进行奖励;支持管理咨询机构和队伍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