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


  2、加强农村供电、供气、电信等设施建设。以建设“新农村电气化试点市”为抓手,加快农村电源点、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电网改造以及农村电气化建设,完善电力设施体系。推进城镇天然气管网以及天然气联网建设工程。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

  3、推进水利和供水设施建设。加强大公圩等农村重要圩口防洪工程建设,实施采石河、慈湖河综合整治工程,适时开展对姑溪河、青山河的河道治理。实施农村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乡排涝能力。鼓励和支持农民特别是土地流转大户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加强农村集中供水设施建设,提高水厂制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

  4、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气候和环境等的变化,对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等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完善处置预案,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农民避险自救能力。

  (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着力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围绕上述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推进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新农村科技创新试点,建成一批科技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支持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和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培育,整合乡镇农技、畜牧、水利、种子、农机等机构,为规模生产提供系列化综合服务。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与科技普及,加快推进乡村科技(普)活动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2、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加快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组织实施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工程。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城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着力改善其教育条件。积极有序推进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施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发展工程,加快建设面向广大农民的文化站(室)、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体育健身场所等文化体育惠民设施,巩固和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健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市、县两级特色文化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城乡文化交流,加速现代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的辐射和延伸,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推进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健全以市及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安全质优的基本医疗和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与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区域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中心村服务站点,提高公共卫生与安全的服务水平。以提高人口质量为重点,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优生优育,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5、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组织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

  (五)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就业社保体系。率先在全省建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全面覆盖、相互衔接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就业平等充分,社会保险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全面协调,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管理服务规范高效,城乡居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围绕上述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