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务与重点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全覆盖的规划体系,着力构建“1234”的城镇空间布局体系,即加速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博望和石桥为卫星城,丹阳、黄池、年陡等3个中心镇及400个左右居民点组成的布局合理、级次分明、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现代化网络型城镇村体系框架。以中心城区建设带动慈湖、佳山乡城市化,促进霍里、向山、银塘镇城乡一体化;以当涂县城和太白镇及沿江开发园区建设为支撑,推动沿江地区城乡一体化;以博望、丹阳镇发展为依托,拉动314省道沿线农村城乡一体化;以石桥、黄池镇建设为重点,带动大公圩地区城乡一体化。利用毗邻高淳、芜湖的有利位置,畅通对外快捷通道,促进年陡、湖阳等边远地区的发展。围绕上述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切实增强规划的执行力。要按照城乡一体的空间布局要求调整规划,进一步明确各乡镇的功能定位,重点加强卫星城和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并强力推进村庄布点规划的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规划的法制意识、强制意识,深刻认识、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按照既定的规划推进建设和发展。行政区划要按照空间布局规划加快调整,公共资源要按照空间布局规划进行配置,土地利用规划要按照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修编,考核奖惩要按照各乡镇的规划定位确立不同的指标。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实施空间布局规划,建立强有力的规划执行体系,形成规划实施的合力,真正发挥规划在空间管制、资源配置、引导建设上的作用。
2、市县一体建设现代化较大城市。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市区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城市主城区的东扩、南进、北接、西延。推进马濮路市政化改造、东部路网建设、向山镇区建设和发展、张庄中心村建设,加速城市东扩。加快南部路网建设,推动城市南进,促进主副城区对接。着力加强北部工业区的市政设施建设,使我市与南京滨江开发区“北接”为一体。抓紧长江大桥建设,加强与对岸的合作,推动跨江发展,促进城市功能“西延”。协调好太白镇与当涂经济开发区南区的建设,加速我市与芜湖的同城化发展。通过外延拓展与内涵改造,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发挥城市在带动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
3、推进博望卫星城、丹阳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博望、丹阳建设和发展规划,利用博望、丹阳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对接江苏的区位条件,强化博望作为区域性中心小城市、丹阳作为工贸型中心镇的发展定位,高标准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和要素集聚、人口集聚,共同带动314省道沿途农村的发展。
4、推进石桥卫星城、黄池中心镇建设。指导、支持和帮助石桥、黄池完善发展规划,强化发展定位,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承载功能,聚集发展要素,扩张产业基础,将石桥建设成为带动大公圩地区发展的经济、文化、服务中心,将黄池建设成为连接芜湖的产业重镇、集聚人口的沿边强镇。
5、着力加快年陡的建设和发展。利用年陡紧连芜湖开发区和马芜高速公路的有利条件,打通向外快速通道,重点加快工业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编制镇域发展规划,快速有序地推进改革和发展。
6、分类指导一般乡镇的发展。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解决产业集聚功能不强、集中度不高和低水平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对非中心乡镇要明确功能定位,宜留则留,宜改则改,宜并则并,在产业发展上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重点要强化为民代理、便民服务功能,在全市域范围内推动空间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7、示范引路全面加快中心村及居民点建设。支持花山区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行张庄中心村建设,总结经验,分类指导,及时推广。雨山区、当涂县及有条件的乡镇要及时跟进,逐步扩大到周边地区。路、水、电、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要严格按村庄布点规划进行配置,以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及居民点集中。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市规划的居民点要启动实施30%以上,建成一批农村新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