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形势新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市正处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速构建和谐马鞍山的关键时期。到2011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有较大提高,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要牢牢把握我市的基本市情,深刻认识实施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我市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新局面,为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新路。
二、路径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围绕“又好又快新跨越、率先全面达小康”的总体目标,树立全域马鞍山的理念,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主线,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公共资源配置为关键,以就业社保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加速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努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奋力开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必须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用足用好省试点政策,破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必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广大农民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力军,坚持群众为主体,问计于民,集智于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政府为主导,宣传引导广大农民参与改革。
--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改革要服从农民意愿,出台政策要保障农民权益,使广大农民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分类型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不搞一刀切,不搞同步走。抓好示范,树立典型,善于总结,积极推广,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城乡一体化。
(三)主要目标。全面实施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七个方面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步推进土地流转等综合配套改革,促进“三个集中”、“一个转移”(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就业向二三产业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到2011年,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40%,农村工业集中度达90%,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达80%,城市化率达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四)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实施:2008年为第一阶段,成立领导机构,作出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制定推进改革的总体方案和专项工作方案,开展先行试点工作;2009年为第二阶段,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各项改革,创新各项政策举措,初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制度;2010-2011年为第三阶段,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