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

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
(马发[2009]1号)


当涂县、各区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

  马鞍山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和相关专项工作方案,已经中共马鞍山市委七届九次全会讨论通过。现将《马鞍山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2009-2011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专项工作方案,由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领导小组随后印发。

中共马鞍山市委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2009年1月1日

马鞍山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
(2009-2011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我市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部署和要求,根据《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精神,现就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提出如下总体方案。

  一、基础与形势

  (一)有利条件。2003年市委作出“两个率先”决定以来,全市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致力城乡共同进步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统筹城乡发展迈出重要步伐:一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城镇体系规划、市县一体的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相继完成,当涂县城作为城市副中心的构架初步拉开,集镇承载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初步形成城市主城区、当涂县城副城区、重点集镇、一般集镇梯次布局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态,城镇聚集要素、辐射农村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化率由51%提高到61%。二是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取得重要进展。改建、新建了马濮、围乌、澄湖、青黄公路和当高大桥等重要交通设施,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乡镇和行政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100%和92%,农村内外交通条件有效改善。农村安全饮水、人居草房改造、电网改造和有线电视“村村通”、电话“户户通”、信息入村等工程相继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三是城乡产业互动势头良好。统筹城乡工业布局和工业体系建设,当涂经济开发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不断加快,企业加速向园区集中,初步形成博望和丹阳机械加工、太白冶金压延、石桥服装加工、黄池食品加工、乌溪仪表制造等乡镇工业板块经济。“三资”加速进入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城乡生产要素双向互动的势头正在形成。四是农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全市所有乡镇、村均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在全国首创村级劳务公司,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达55%。在全省率先实施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45元,年均增长16.1%。五是农村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经费的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得到发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及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正在推进。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群众性体育活动逐步兴起。六是农村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型、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面积达80%,农业污染得到控制,生态农业快速发展,水产生态养殖比例达70%。开展集中式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饮用水源地一级水源区域的保护得到加强。以清垃圾、清沟渠、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圈为内容的“三清三改”活动在乡村相继展开。与此同时,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和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初步建立。以“三级联创”活动为统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为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制约因素。尽管近年来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规划的引领控制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农村布局散乱、建设无序的现象大量存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功能亟待增强;农村工业实力不强、集中度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业规模经营比重不大,服务业发展不快;农村社会事业仍不发达,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数量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农村生态功能整体下降严重,生态系统修复任务繁重;市场对农业、农村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调整,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发展的制度建设任务艰巨。特别是农民增收仍然不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压力很大。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