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水利工程维修改造,充分发挥工程运行效益。一是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尽快完成列入国家第一批项目的高潭口、黄山头、大同垸、新沟、大港口5处泵站更新改造的煞尾工作。全面启动列入国家第二批项目的新滩口、大沙、半路堤、闸口、玉湖、法华寺、冯家潭、小湖口8处泵站的更新改造工作。二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和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全面完成洈水灌区、江陵县观音寺、监利县何王庙、隔北、洪湖市隔北5个灌区工程2007年度的工程建设任务。争取荆州区川店、四湖丫角、监利分盐、监利网市4个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开工建设。三是小型水库溢洪道扩挖16处,其中荆州区3处,松滋市10处,石首市3处。
(四)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各地要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造福群众的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好。一是对2005年启动饮水安全建设以来建成的75处工程实施全面验收。各地做好县级验收(包括单元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工作,市级验收工作要在2009年春节之前完成,并做好省级抽验的准备工作。二是全面完成2008年全市45.9万人的建设任务,建设47处饮水安全工程,其中新建水厂21处,改扩建水厂2处,水厂管网延伸21处,续建水厂3处。三是建立健全产权明晰、管理到位、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新建的饮水安全工程明确管理主体,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供水等管理制度。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用,实现良性循环。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是农业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各地各部门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今冬明春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专班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建立考核制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意义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组织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完成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任务。
(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各地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科学制定年度计划,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有序展开。一是合理规划。规划工作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长年规划,分年实施;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原则。依托水利建设“十一五”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年度建设任务。二是突出重点。要以防洪保安、沟渠疏挖配套、工程设施改造为重点,集中人财物完成一批重点骨干工程。三是注重实效。要按照统筹安排、稳步推进的原则,做好工程建设的规划、实施工作,确保工程建成一处、受益一处。
(三)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乡镇组织、村级负责、民主协商、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在政府投入的带动下和社会投入的帮扶下,依靠广大农民积极投劳、筹资来不断改善提高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各地以及市直水管单位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衔接,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关项目规划,千方百计地争取国家和省加大对我市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并推行“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的新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各地要在争取国家投入、引导群众参与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吸纳社会多元投入的新机制。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总结推广新的市场运作机制,吸纳民营资本办水利,调动社会力量和农民群众自主投资投劳兴办小型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四是整合项目资金。各地可利用“民办公助”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以及各种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统筹办好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