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公园名称
| 类别
| 规划用地面积ha
| 公园位置概况
| 规划
主题
| 功能
定位
| 绿化景观意向
| 责任
单位
| 河道
名称
|
1
| 福保湿地
| 湿地
| 15
| 海河(东白沙河)入湖口处,福保文化城旁,入湖口旁左侧小学前空地。
| 天水相依
| 湿地保护
| 充分利用原湖面,结合污水整治工程,种植水生、湿生植物,形成植物层次丰富的景观湿地。
| 官渡区
| 海河(东白沙河)
|
2
| 福宝滨河湿地
| 滨河公园
| 2.1
| 广福路与老宝象路交叉口处。
| 柳河春色
| 休闲娱乐
| 设置不同活动内容和不同风格的绿地,满足岸边居民的活动游览需求,把老宝象河的生态空间连成一片。
| 官渡区
| 老宝象河
|
3
| 观海湿地
| 湿地
| 4
| 老宝象河入海口处,周围为严家村温室大棚。
| 碧水风光
| 湿地保护
| 以丰富的生态湿地景观,在不同的植物池内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改善地面景观,用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与湿地园林造景技术丰富城市景观。
| 官渡区
| 老宝象河
|
4
| 老盘龙江湿地公园
| 湿地公园
| 6.6
| 滇池入海口
| 盘江浣纱
| 湿地保护
| 根据现状地形等沿滇池岸边设计不同的湿地展示区,分别展示湿地的形态、植物与湿地动物。植物选择主要以昆明本地湿地植物为主,通过树林与湿地植物的组合形成沿湖四季分明的湿地空间。
| 官渡区
| 老盘龙江
|
5
| 入湖口湿地公园
| 湿地公园
| 6
| 位于盘龙江入海口处。
| 滇池帆影
| 滨水休闲
| 位于盘龙江入海口处,利用现有的绿化资源及不可多得的绝佳位置,建立一个远借滇池湖光山色,近借西山秀丽景色的湿地公园。
| 官渡区
| 盘龙江
|
6
| 回龙村湿地公园
| 湿地公园
| 9
| 位于马料河回龙村入滇池口处。
| 农家风情
| 滨水娱乐
| 结合周边的田园风光;充分体现“农家风情”的主题,将湿地公园作为生物与能量交换的生态廊道。唤起人对自然的向往。
| 官渡区
| 马料河
|
7
| 马料河带状公园
| 湿地公园
| 1
| 彩云路与马料河交叉口河道两侧
| 滨河景色
| 自然生态
| 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种植群落形式风格,层次上的对比,丰富湿地的形式。
| 官渡区
| 马料河
|
8
| 福保塘湿地
| 湿地公园
| 13
| 入湖口福保塘
| 翠堤柳荫
| 滨水休闲
| 设计以恢复生态功能为主,改善河流水质,充分挖掘宝象河的传统底蕴,以现代的景观手法向人们讲述宝象河的故事,突出其文内涵。
| 官渡区
| 五甲宝象河
|
9
| 新亚公园
| 生态公园
| 3.3
| 范小路两侧,范家村附近,新亚社区
| 曲水蜿蜒
| 休闲
| 以折线形的规划景观贯穿整个公园,划分空间层次,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种植群落形式风格,层次上的对比,丰富湿地的形式。
| 官渡区
| 小清河
|
10
| 西凉塘公园
| 湿地公园
| 80
| 位于杨家村南面,周围为农田、温室大棚。
| 碧水青山
| 滨水休闲
| 在此区域内种植各类湿地植物,一方面营造一个舒适、优美而又生态的自然环境,同时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实地接触各类湿地植物,了解其生长特性以及生态功能。
| 官渡区
| 新宝象河
|
11
| 宝丰 湿地公园
| 湿地公园
| 40
| 新宝象河入海口处,周围为鱼塘及温室大棚、农田。
| 澄波叠翠
| 湿地保护
| 设计源于“亲水、亲近自然”的主题,采用亲水的自然式驳岸适当配置一些效果较好的观赏植物和花卉,由高到低,由陆至水,从不同观赏角度使用水、岸、绿融为一体。
| 官渡区
| 新宝象河
|
12
| 公司沟湿地
| 湿地公园
| 1.3
| 公司沟入湖口
| 滨河湿地
| 湿地修复
| 因地制宜种植水生、湿生植物,丰富景观层次。
| 官渡区
| 公司沟
|
合计
|
|
| 181.3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