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者到我市投资软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服务等产业,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进出口报关、商品检测、物流、金融、法律、会计、信息、咨询等领域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公信力和竞争力的中介服务组织。
3、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我市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大型企业来云浮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以及物流、采购、研发、中介、培训、旅游和会展等服务中心,提高我市的综合服务水平。
4、鼓励技术进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和进行新产品研究开发。对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创建品牌、技术创新、设立研发机构以及进口研发所需仪器设备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对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机构聘请的研发人员,给予享受企业所在地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
5、推动内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建立内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激励机制,鼓励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分工,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生产制造水平,增强研发与市场控制能力,逐步向科技型、自主研发型企业转变。
(二)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优化加工贸易产业布局。
1、明确产业定位。充分利用我市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依托现有工业园区,集中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转出的纺织服装、制鞋、塑料、五金、箱包、玩具、家具、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的生产制造部分,加快形成特色产业群。积极利用产业集群的集约经营优势,引进关联企业,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和产业配套能力。
2、打造产业集聚的专业特色园区。加快推进都杨、新城二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其他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在办好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各县(市、区)规划建设1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按总体规划确定发展方向,突出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发展;围绕产业链的延伸,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形成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3、积极发展“发外加工”方式。鼓励我市大型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发外加工”方式逐步将部分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镇村,降低生产成本和推动镇村经济发展。
(三)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加工贸易发展秩序。
1、改革创新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加强加工贸易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省加快广东省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公共平台建设,不断扩大外经贸、海关、加工贸易企业三方联网覆盖面,并逐步推进与外汇管理、税务、检验检疫等部门联网,形成加工贸易“信息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