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把瓜果菜生产基地、收购点、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全面启动省、市县、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站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种瓜果菜生产基地、规模收购点、批发运销市场进行监控,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定期公布抽检情况。鼓励支持规模农业企业、瓜菜收购企业开展自检,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开展以农药、种子、化肥为重点的全面清理整顿,从源头上保障瓜果菜质量安全。加强对农药企业监管,严格农资资格的审查和认定,取缔不符合条件的经销网点,净化农资市场。加强农资使用环节监管,对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逐一检查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记录和库存情况,坚决杜绝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
三是加强生产过程的指导和监管。加强对生产基地(特别是大田洋)生产全过程的监管,指导生产者建立田间生产档案,禁止超标使用农药,严格掌握采收安全间隔期。推广三亚海棠果蔬专业合作社质量监管模式,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
四是加强产地环境监管。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监测。加强瓜果菜生产基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搞好产地环境治理,防止环境污染。
四、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要加强瓜果菜质量监管网络系统建设。把省、市县和乡镇三级农产品例行监测情况、农药、肥料生产企业及销售店销售情况和名牌农产品生产情况纳入系统中心数据库,把农产品、农资质量监管工作信息化和计算机化,实现全省联网,动态监控。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开展冬季瓜果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产销过程中的关键点、敏感点进行认真评估,建立健全预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及时通报农产品质量抽检结果,发至省直有关部门及各市县政府等,并定期在海南日报公布。
五、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举办各种培训班,发放各种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农技110平台扩大普及面,将瓜菜生产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大力推广塑盘和营养袋育苗,瓜类嫁接苗、地膜覆盖栽培、大小拱棚设施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太阳能灭虫灯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把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巡回培训,争取培训到每个乡镇。积极争取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支持,扶持和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登记注册供港备案基地,扩大农产品直供港澳。抓紧实施好2000万元预冷保鲜处理促进农民增收项目,为瓜果菜运销提供预冷保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