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5年我省各市水泥消费量测算
单位:万吨
区域
| 市州
| 2007年
| 2010年
| 2015
|
全省消费量
|
| 5700
| 7640
| 11000
|
长株潭地区
| 长沙市
| 1300
| 1560
| 1800
|
株州市
| 350
| 500
| 900
|
湘潭市
| 350
| 500
| 900
|
合计
| 2000
| 2560
| 3600
|
湘北地区
| 常德市
| 400
| 600
| 700
|
岳阳市
| 450
| 570
| 800
|
益阳市
| 300
| 460
| 600
|
张家界市
| 100
| 110
| 300
|
合计
| 1250
| 1740
| 2400
|
湘中地区
| 娄底市
| 350
| 500
| 650
|
衡阳市
| 450
| 600
| 700
|
邵阳市
| 350
| 500
| 650
|
合计
| 1150
| 1600
| 2000
|
湘南地区
| 郴州市
| 480
| 520
| 900
|
永州市
| 350
| 480
| 700
|
合计
| 830
| 1000
| 1600
|
湘西地区
| 怀化市
| 350
| 500
| 800
|
自治州
| 120
| 240
| 600
|
合计
| 470
| 740
| 1400
|
注:测算以2007年我省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为计算基础,全省GDP年均增速按12%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年均13%计,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水泥按1.35吨/万元计,并以淘汰70%机立窑和全部湿法窑等落后水泥工艺为前提,按照回归分析法、消费累计法、同步增长法计算2010年我省水泥需求总量为6700~7200万吨。预测方法见附表。
三、我省水泥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我省水泥工业的中长期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龙头企业带动,推进我省水泥工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理性、有序和快速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干法工艺,淘汰落后工艺,全面提升我省水泥工业的技术水平;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我省水泥工业结构的根本性改变,促进我省水泥工业大型化、集团化和现代化;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把水泥工业建设成为我省的绿色工业和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原则
水泥工业属于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市场配置能力较强的领域。为努力实现水泥工业调整、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阶段性目标,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遵循“市场导向、调整结构,合理布局、扶优扶强”的原则。
1、市场导向。从全省资源分布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以有效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为目标,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配置作用,支持各种生产要素在产业政策指导下向矿产资源富集地区有序流动,向商品水泥需求旺盛地区适度流动,逐步形成集中生产熟料、合理分散配套粉磨的生产格局。
2、调整结构:坚持科技进步。按照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高效益的方针,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工艺装备,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鼓励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除交通运输不便、市场容量有限的地区外,限制发展日产2500吨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禁止发展日产2000吨及以下规模的小型新型干法水泥、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