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5.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各级政府要把标准化学校建设纳入规划,从校园建设标准化、内部设施配备标准化、在校学生规模和班额标准化等方面组织实施。校园标准化建设要在教室、操场、宿舍、食堂、厕所、大门、围墙、校园的绿化硬化美化等八个方面达到标准化要求。内部设施配备要执行《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2010年前,各县(市、区)成建制学校的标准化率要达到85%以上。
  二、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一)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
  6.全面落实教师资格制度。对不具备教师资格和“在编不在岗”人员,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予以清理。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不得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坚持“凡进必考”原则,严把教师入口关,保质保量地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编制部门要按照规定,每年对学校进行核编,予以调整并及时补充。调整教师编制要对边远农村和山区学校给予倾斜,保证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步形成合理的区域内教师流动机制。
  7.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要以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为重点,逐步实行“资格准入、聘任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管理体制。要建立科学定岗、公开竞聘、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切实把好的教师引进来、留下来、用起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考核和管理,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形成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
  8.加快分配制度改革。要把教师待遇与岗位职责和绩效挂钩,形成重能力、重实际、重贡献的奖励机制,使分配向优秀教师倾斜。市发展改革、财政、人事、教育等部门要深入调研,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抓紧制定出台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尽快付诸实施。
  9.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的教育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市县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和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制度。建立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和紧缺教师流动教学制度,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必须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城镇中小学教师在农村学校的任教情况记入教师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选特级教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10.强化校长队伍管理。改革教育系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逐步推行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落实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加强对校长队伍的考核和管理,形成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和轮岗制。加大优质学校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向薄弱学校交流任职的力度,积极探索“以强带弱”、“捆绑发展”等不同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薄弱学校管理水平。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