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较为落后,装备水平差,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管理水平低。
三是煤矿安全欠账大,事故隐患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四是地质勘察投入不足,勘察程度低,可供设计、建设的勘探储量少。
五是规划滞后,煤矿生产布局不尽合理。煤矿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引导性、扶持性资金少。
六是旺盛的市场需求与产能不足的矛盾突出,电煤供应尤为紧张。
七是云南的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多数不适合建大矿,与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差距较大,制约着我省煤炭产业发展。
八是资源整合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九是煤炭价格和价值背离,煤炭价格(尤其是电煤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
以上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我省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未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章 云南省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2008年-2012年)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坚持好中求快,稳中求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后劲;坚持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发展和安全两条主线;坚持以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为主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落实“5个统筹”,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能源保障。
(二)发展思路
立足我省煤炭资源条件,以保障有效生产为目标。加强煤炭地质勘察工作,满足加快开发和生产需要;推进前期工作,抓好区域煤炭发展规划和矿区规划工作,以规划为指导,优化煤炭生产布局,规范、有序、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加大煤矿建设投入,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推进大中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加大骨干矿井改造力度,培育骨干矿井集群,提高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煤炭产量;以整合改造小煤矿为重点,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控制矿井数量,提高单井生产规模;到2012年初步形成“三块一片”格局,逐步提高煤炭生产保障能力,稳步提高煤炭产量,原煤年产量迈上1亿吨新台阶;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煤矿基础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生产效率、资源回收率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强化瓦斯综合治理和安全隐患整治,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加强煤矿环境治理,注重生态保护,开发利用矿区煤层气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人才培养及职工队伍建设;健全煤矿职业安全健康防治、监管、控制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发展原则
--坚持煤炭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与保护,加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
--坚持煤炭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煤炭工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相适应,统筹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坚持煤炭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的原则。以煤炭产业规划、区域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为指导,优化煤炭生产布局,在产业政策指导下,规范、有序、合理地开发煤炭资源。
--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生产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重点推进资源整合,继续关闭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的小煤矿,提高煤矿生产和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重点治理与健全机制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抓紧完善法规、标准、政策等调控体系。
三、需求预测
(一)弹性系数法分析
2001年-2005年,全省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在0.49-0.72之间,并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平均为0.61;全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0.60-0.71之间,平均为0.65。“十一五”头2年,全省国民经济实际增长分别为11.90%、17.30%,高于预计的年平均增长8.5%的目标。我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未来几年全省国民经济增长预计高于8.5%,相应全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预计为0.75,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在7.5%至9%之间。综合考虑“十一五”期间以及今后几年全省化工、火电、冶金等耗煤行业煤炭需求还将快速增加,煤炭消费的平均增长率为9%至10%。经测算,到2010年,全省折原煤消费量测算约为10286万吨至10766万吨。到2012年,全省折原煤消费量测算约为12220万吨至13027万吨。
(二)主要耗煤行业法分析
“十一五”期间及今后几年,全省化工、电力行业用煤量将大幅增加,冶金、建材等行业煤炭需求也会有所增加,另外煤炭洗选加工、以煤代柴民用煤的用量也会增加。随着滇东、滇南、滇东北火电基地的建成,火电行业煤炭需求量将从2007年的3100万吨增加2010年的4100万吨,到2012年达到4800万吨。随着曲靖、昭通、红河、昆明等4个煤化工基地建设的逐步实施,化工行业用煤将从2007年的190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4726万吨,到2012年达到6976万吨(含昭通盆地褐煤化工项目用煤2000万吨);随着大焦化企业的相继建成,对精煤煤质要求的逐步提高,焦炭产品煤炭消费量也将有所增长。冶金行业的煤炭需求将在2007年100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到2010年的1250万吨,到2012年达到1350万吨。建材行业煤炭需求将在2007年95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到2010年的1000万吨,到2012年仍然维持在1000万吨左右。随着以煤代柴工程的逐步推进,民用煤将小幅增长,将在2007年40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到2010年的460万吨,到2012年达到500万吨。与此同时,由于烟草行业实施“双控”,烤烟煤炭需求将有所降低。在分析各行业煤炭需求的基础上,预计到2010年,全省折原煤的需求量为12236万吨,到2012年,全省折原煤的需求量为15296万吨(含昭通盆地褐煤化工项目用煤2000万吨)。
(三)全省煤炭需求总量预测
预计未来数年内,随着省内火电、化工、冶金、焦化制气、建材等耗煤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此外,邻近的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区市煤炭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我省的煤炭仍存在一定的省外市场空间。
采用主要耗煤行业法的需求预测数,主要年度云南省煤炭需求具体情况如下:
2010年,预计省内需求12236万吨,其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四大行业需求量占原煤总产量的90%以上。
2012年,预计省内需求15296万吨(含昭通盆地褐煤化工项目用煤2000万吨),其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4大行业需求量占原煤总产量的90%以上。各年度煤炭需求预测见表2.1。
表2.1 主要年度煤炭需求预测表(略)
四、发展主要目标
(一)煤炭产量目标
2008年-2012年,我省煤炭工业将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头2年的基础上,继续持续稳步发展。
原煤产量保持增长势头,2008年突破8000万吨,2009年突破9000万吨,2010年突破1亿吨大关。2012年,在昭通盆地褐煤化工项目取得突破,配套的昭通盆地褐煤露天煤矿形成2000万吨能力的条件下,力争达到1.3亿吨。具体目标详见表2.2。
加快发展煤炭洗选产业,积极引进先进适用选煤技术,加大选煤厂技术改造和建设力度。原煤入洗比例逐年增加,以年入洗比例增加不低于5%的速度,由2007年的25%增加到2012年的55%。2008年冶金和化工烟煤洗精煤为900万吨,2009年力争突破1000万吨,2012年力争达到1300万吨。具体目标详见表2.2。
焦化产业加快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控制焦炭新增生产能力,关小建大。在2008年-2012年期间,焦炭产量控制在1200万吨以内。具体目标详见表2.2。
表2.2 2008年-2012年全省煤炭产量目标表(略)
(二)煤炭产值及综合效益目标
2008年-2012年,继续促进全省煤炭工业经济运行稳定好转,理顺煤炭价格,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不断改善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在现价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量等方面稳步增长。力争2010年实现全行业现价工业产值突破45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44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50亿元、利税总量突破70亿元的目标;到2012年全行业现价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69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利税总量突破100亿元。2008年-2012年全省煤炭工业产值和效益详见表2.3。
表2.3 2008年-2012年全省煤炭工业产值和效益目标表(略)
(三)结构调整目标
1.产业集中度
2012年初步形成“三块一片”格局,即:以云南煤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矿井构成的一块;以省监狱管理局所属的煤矿构成的一块;以云南滇东能源有限公司白龙山、雨汪等煤矿为基础的煤电一体化项目构成的一块,以地县及乡镇煤矿为主构成的一片。
力争培育2个-3个矿井生产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重点产煤县,20户以上百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区域性煤炭企业(公司、集团),建设150个以上规模在15万吨/年及以上的骨干矿井。
云南煤化工集团公司(1300万吨/年)、云南滇东能源有限公司(1200万吨/年)、小龙潭矿务局(1500万吨/年)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生产能力占全省矿井能力的40%左右,加上150余个中型煤炭企业和乡镇骨干矿井,大中型煤炭企业和骨干煤矿的市场占有率力争达到70%。2012年全省煤矿数量力争控制在1200个以内,矿井单井平均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年。
2.采掘机械化程度
大中型煤矿加大以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集约化、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矿井建设力度,建成以白龙山煤矿、雨汪煤矿、威信观音山煤矿、镇雄朱家湾煤矿、长岭一号煤矿、塘房煤矿等为代表的综采综掘高产高效矿井;建成以小龙潭露天矿、先锋露天矿为代表的大中型露天煤矿。到2010年、2012年全省机械化采煤的产量分别达到总产量的40%和45%;到2012年,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中型煤矿达到6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力争达到30%以上;大中型煤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
3.煤炭加工转化、综合利用
加快发展煤炭洗选产业,积极引进先进适用选煤技术,加大选煤厂技术改造和建设力度。原煤入洗比例逐年增加,以年入洗比例增加不低于5%的速度,由2007年的25%增加到2012年的55%。优先推进褐煤尤其是年轻褐煤的深加工产品开发,发展无烟煤、烟煤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4.资源回收率
2008年-2012年期间,进一步加大煤炭资源管理力度,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煤矿资源综合回收率目标力争达到50%。完善煤炭资源管理办法,用法律法规和市场调节机制约束和规范煤炭开采企业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实现煤炭资源的保护性开采和节约使用。
(四)安全生产目标
1.煤矿较大、重特大事故控制目标
(1)全省煤矿较大事故数到2008年下降到10起以内,到2012年下降到8起以内。
(2)有效控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煤矿死亡人数控制目标
2008年控制在220人以内,2012年控制在200人以内。
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目标
2008年控制在2.56人以内,2012年控制在2人以下。
4.煤矿职业危害控制目标
到2012年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调控,中介和社会服务机构等参与的全省煤矿职业安全健康防治、监管、控制和服务体系。以治理和防范煤矿尘肺病为重点,80%以上的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同时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使煤矿尘肺病得到有效控制。
5.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目标
制定切合实际并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通风、采煤、掘进、机电、运输标准化建设标准。积极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到2012年乡镇煤矿矿井质量标准化率达到70%,国有煤矿矿井质量标准化率达到100%。
(五)资源整合目标
通过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坚决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非法开采、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煤矿;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2008年末全省淘汰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矿井;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煤矿本质安全程度,资源整合矿井必须采用正规采煤方法;压减小煤矿数量,提高矿井单井规模;合理开发和保护煤炭资源,回采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008年,全省煤炭企业数量控制在400户左右,煤矿矿井数量控制在1300个以内;
到2010年,全省煤炭企业数量控制在300户以内,煤矿矿井数量控制在1200个以内;
到2012年,全省煤炭企业数量控制在300户左右,煤矿矿井数量控制在1200个以内。
(六)瓦斯综合整治目标
在全部矿井建立监测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到2010年初步建成省、产煤州市、90%以上产煤县(市、区)及80%以上煤矿矿井的全省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信息网络系统。
瓦斯治理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12字方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按规程要求需安装瓦斯抽放系统的高瓦斯矿井,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先抽后采”的措施,瓦斯抽放系统安装率达到100%。
2010年,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保护层比例达到60%以上,2012年,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保护层比例达到90%以上。
通过改造矿井通风系统,建立监测监控和联网系统,开展瓦斯抽放和采取综合防突措施等瓦斯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控制重特大瓦斯事故。
(七)煤层气开发利用目标
2010年,全省煤矿瓦斯抽采总量要达到2.34亿立方米,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瓦斯抽采总量要达到1.06亿立方米,全省利用总量1.722亿立方米以上,国有重点煤矿瓦斯利用率70%以上,地方煤矿瓦斯利用率60%以上。
2012年,全省煤矿瓦斯抽采总量要达到2.66亿立方米,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瓦斯抽采总量要达到1.16亿立方米,全省利用总量1.89亿立方米以上,国有重点煤矿瓦斯利用率90%以上,地方煤矿瓦斯利用率60%以上。
2008年-2012年,国有煤矿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重点煤矿是田坝、恩洪、羊场、白龙山煤矿,地方煤矿煤层气开发利用重点地区主要在富源县、麒麟区、师宗县、镇雄县、威信县。规划建设一批低浓度瓦斯发电站,2008年-2012年规划煤层气发电项目投资1.95亿元。
2008年-2012年云南省煤矿煤层气抽采量、瓦斯利用量目标详见附表1、2。
(八)生态环境治理目标
到2012年,煤炭工业要控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炭工业,促进煤炭工业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九)节能减排目标
到2012年,煤炭企业单位煤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25%,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原煤入洗率达到55%,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矿井水排放达标率为100%,矿井水利用率达到65%以上,洗煤厂闭路循环率达95%以上,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65%。
第三章 云南省煤炭工业发展重点任务
(2008年-2012年)
一、资源勘查
2008年-2012年期间,我省煤炭资源勘察工作的重点区域是曲靖市、昭通市、红河州及滇南、滇西缺煤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