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和任务:推出1-2个电视和广播科普精品和亮点栏目;在“云南科技报”等报刊上设立“特色科普专栏”;实施手机“科普通”项目,提升云南科普网站的功能和影响力;培育一支以科技工作者、相关记者、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者等为主体的科技传播专业化队伍。
(三)丰富科普活动
以省级大型科普活动为引导,各系统专题活动为辅助,突出经常性活动和特色科普活动,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科普活动新格局。
1、大型科普活动
继续办好“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科技下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示范性活动,使之更具特色、更具效果,成为全省性大型科普活动精品之作;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探索专业化举办科普活动模式,注重实效、形成品牌、形成特色。
目标和任务:推进大型科普活动的品牌化、精品化、特色化。
2、专题科普活动
举办好“云南科学大讲坛”等高端科普论坛和社区科普讲坛;充分利用各系统资源,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日科普宣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科技夏令营”、“明日科技之星”、“中小学生专题科普旅游”等各类有影响、有特色的专题科普活动;培育青少年校外专题科普活动;培育科技下乡品牌活动,逐步形成全省各地“一地一品”科普活动特色和项目。
目标和任务:积极推进各类专题科普活动,使其逐步形成特色;培育青少年校外专题科普活动品牌和科技下乡等品牌项目,将“云南科学大讲坛”打造成云南创新文化的名片。
3、经常性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围绕文明社区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等,开展各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的经常性科普活动,使我省科普宣传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活动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繁荣局面。
目标和任务:继续推进社区科普建设,充分利用各节假日开展各类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
4、特色科普活动
本着操作性强、覆盖面广、示范效应显著的原则,启动科普示范企业、特色示范学校、科普旅游等各类特色科普活动,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目标和任务: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际和人才培养,开展基层科普工作方式创新,继续创建10家科普示范企业和5家科普示范商业企业。培育4--5所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结合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为纽带,积极推进科普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出3--5条科普旅游示范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