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和任务:依托和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普与学校科技教育的融合,构建中小学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形式。开展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重点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夏令营”、“大手拉小手”等特色科技活动;充分利用各类科普场馆丰富资源,建立科普场馆和学校教学课程衔接、联动的有效机制。
3、农民
大力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着力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加强农村科技辅导员、科普宣传员培训,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相结合的服务网络,积极推进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和云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
目标和任务:积极开展建设文明家园的科普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以农技推广员、科普宣传员、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和农村专兼职科普工作者、农村乡土人才为主体,以农校和农科院为依托,以农技站、农技协与示范基地为载体的农业科普服务平台,切实在培育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强化科技推广等方面发挥作用。继续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及“农业科技入户”、“百名专家进农村”等工程,每年培训20万以上新型农民,发展一批新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4、城镇居民及劳动人群
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作为“科教进社区”活动主要内容,大力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风尚。
目标和任务:在广大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到2010年,全省80%以上的城市社区要依托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建有1个科普活动室(或科普学校)、1座科普画廊等设施。
(二)科普能力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