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与进展
“十五”期间,云南科普工作立足创新、着眼发展,围绕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目标,在加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及开展大型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使云南科普事业得到了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
1、科普设施建设逐步改善
“十五”期间,云南加强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初步建立起以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博物馆等一批专题性科普场馆为主、以青少年科技宫等众多基础性科普教育基地为辅助的多元化、多类别的科普基础设施与科普网络。同时,健全和扩展了“云南科普网”、“大众科学网”、“云南科普人才库”等相关科普网的平台建设。据2005年科普统计,全省建有一个省级科技馆和5个县级科技馆,年均参观人数达100多万人次。标准科普画廊28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66个,其中11个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科普经费投入不断增加。
到目前为止,全省有110个县(市、区)科协的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云南省省级科普专项经费由2000年的120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380多万元,科普经费的逐年加大,优化了科普发展环境,使全省科普工作在内容、形式和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并步入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轨道。
3、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十五”期间,云南的公众科学素养总体呈上升趋势,部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调查显示,2001年和2005年云南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0.31%和0.89%,平均上升了0.58个百分点,(全国同期为1.4%和1.98%)。其中,2005年昆明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72%,与当年同期全省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0.89%的比例相比高出0.83个百分点。虽然我省的公众科学素养与东部、中部省会城市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但总体有大幅上升,处于西部中上水平,特别是昆明等部分地区的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有较大提高。
4、科普作品创作进一步繁荣
“十五”期间,全省在推进科普作品创作、媒体宣传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创办《云南科普》小报、开播“云南科普之声”、“科学文化之旅”、举办“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工作室”等。拍摄制作了150部农村实用技术VCD;编印《云南农民科普知识读本》、《云南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云南树木科普趣谈》等一批科普知识教育手册或实用技术10万余册;出版发行各类科普期刊、报纸、图书累计达178种850余万册(份);科技图书2000多万册,年增长10%。其中,《云南100科普丛书》、《学科学破迷信》、《探索宇宙的奥秘》等优秀科普作品深受社会欢迎。《奥秘》画报发行突破180万册,获得了2004年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提名奖,这些科普作品为进一步探索科普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