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潍坊”规划》的通知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数字城市”在当今时代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新的表现形式,进入了深入发展、广泛应用阶段。就国内外“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看,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是基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是核心,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电子政务也从政府内部办公转向服务于各级各部门资源共享下的全面业务协同,政务网站从信息发布窗口向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网上政府”门户转变,通过场景式、人性化的界面,为公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不断融合,“数字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就国内情况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起步较早,特别是北京以“数字奥运”为契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就全国而言发展很不均衡,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部分 “数字潍坊”规划建设环境

  一、潍坊概况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是半岛城市群地理中心城市,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现辖4区(潍城、寒亭、坊子、奎文)、6市(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2县(临朐、昌乐),中心城区同时拥有5个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峡山生态发展区),市域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60万人。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联系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潍坊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素有“半岛走廊”之称,境内建有济青、潍莱、东青、青莱、荣乌五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新、大莱龙、益羊、青临五条铁路。正在规划建设长深高速青沂段、潍日高速和德大烟、朐沂两条铁路。建有潍坊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羊口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潍坊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客运航线,南京、深圳等地的货运航线,是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0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亿元,占11.6%;第二产业增加值1195亿元,占58.1%;第三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占30.3%。完成财政总收入22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1亿元。
  潍坊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排名第36位,居地级市第15位,被评为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13亿元,同比增长35.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3%。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54家,其中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69家。
  二、规划基础
  (一)潍坊市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潍坊市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信息化管理机构逐步理顺,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电子政务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企业信息化稳步推进,电子商务普及面扩大,农业信息化成效明显,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全市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007年,潍坊市信息化综合指数位居全国301个中小城市第45位,信息安全要素指数位居前10名,跻身“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排名第41位。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60亿元,实现了较快增长。
  表2-1 潍坊市2007年信息化发展情况重点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数 量

1

信息化综合指数

%

56.88

2

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

台/百户

59

3

城乡电话普及率(固定+移动)

部/百人

71.22

4

信息网络普及率(互联网用户/百人)

户/百人

11.6

5

城乡有线电视入户率

65

6

互联网城市出口带宽

GB

60

7

规模以上企业网站拥有率

%

68

8

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处理率

%

22

9

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59.6

10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

亿元

100.4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2007年底,潍坊市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49万芯长千米;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244.84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618.1万门;移动通信基站16200个;卫星地面接收站13000个;数字微波线路长度200千米;固定电话普及率30.8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40.3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超过100万户,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60G;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0万户,市区已实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2%。
  农村信息网络全面覆盖。2007年,顺利实现了固定电话、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电视通村率97%,入户率达到65%,城乡彩电普及率110台/百户。2008年底实现村村通光缆。“家电下乡”和“万户农民上网”工程的实施,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信息需求,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
  2.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5年潍坊市电子政务工程通过省级鉴定验收,建成了中心机房和电子政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电子政务专网已接入12个县市区、15个部门,VPN(9)电子政务外网现已接入12个县市区、5个市属开发区和167个部门。经对66个政府部门调查,61个部门建有内部办公局域网,共有10581个节点,多数部门实现了人均拥有一台计算机。开通了“中国潍坊”和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协同办公管理、公文交换等系统应用效果明显,“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诚信潍坊”信用信息系统、“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应用效果显著。
  “中国潍坊”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潍坊市政务公开、网上服务、互动交流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连续三年进入全国政府门户网站50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截至2007年底,累计访问量超过600万次。各县市区、各部门都相继建设了政务网站,市县两级政务网站已达236家,初步形成了电子政务网站服务体系。潍坊市连续2年举办了全市政务网站绩效评比,有效地促进了政务网站建设和应用水平的提高。(2007年山东省部分城市门户网站国内排名见表2-2)
  表2-2 2007年山东省部分城市门户网站国内排名

国内排名

城市

总分

信息公开指数

在线办事指数

公众参与指数

日常监测指数

认知度与满意度指数

5

青岛市

67.65

0.74

0.78

0.68

0.52

0.12

14

济南市

56.16

0.54

0.60

0.60

0.57

0.10

19

烟台市

50.80

0.53

0.46

0.66

0.48

0.08

34

威海市

44.78

0.50

0.43

0.45

0.44

0.08

43

潍坊市

40.29

0.42

0.44

0.39

0.36

0.07


  市直各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市委组织部专网系统通过“一点多联”技术,已接入12个县市区,干部党员信息管理、干部在线学习、领导干部人才自动检索、政绩考核评价等系统应用初见成效,在全省率先实现干部档案数字化。市国税局作为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首批国家试点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上线运行,全市纳税人实现了电子报税。市工商局建立了“四网合一”的三级业务千兆光纤网,开通了网上年检、企业注册登记等多项功能。此外,金盾工程、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法人代码管理系统、120紧急救援及疫情监测系统作用明显。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人口卫生、气象等公共服务领域信息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加快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建设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潍坊市被列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联系市”和“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示范市”,寿光市被列为“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示范县”。海化集团被列入“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建设试点企业”,8家企业跻身“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潍柴动力、晨鸣纸业、福田雷沃等15家企业列入全省“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重点企业”。
  根据抽样调查,2007年全市企业集团78%实现财务管理电算化,84.7%实现办公自动化(OA),54.2%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57.6%应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40.7%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62.7%应用电子商务管理系统(EC),86.4%建立了商业网站,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成效显著。
  制造业大型企业坚持应用信息技术,注重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跟踪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搭建技术支撑平台、企业管理平台、协同供应链平台、数据收集平台,实现潍坊、重庆、杭州三地协同设计,二级以上单位实现设计图纸电子化,整体应用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实施列入国家863计划的“海洋化工集成制造系统”,实现了多种产品生产岗位的分散控制(DCS),成为亚洲纯碱行业唯一实现集中控制的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加快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物流信息化取得了较大进展。物流、商贸零售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全市30%以上物流企业建立了综合管理系统,55%以上建立了专用信息系统。山东得利斯集团采用射频识别(10)(RFID)等技术,实现了产品质量自动追朔和库存控制管理,降低了物流成本。潍百集团公司建设了零售业务、商品采购配送、连锁店管理等信息系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转成本和管理成本,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电子商务网站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发展态势良好。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先后荣获“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山东省十佳网站”,三年来交易额平均递增85.7%,2007年达到216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网上蔬菜交易市场。山东三盐电子交易市场率先在全国开通了工业盐网上交易。威龙商务网先后荣获“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山东省优秀网站”荣誉称号。
  4.农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信息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市农业局开通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热线”,通过热线解答、现场指导等形式,解决农民生产遇到的各种问题。整合涉农部门信息,依托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了潍坊农业信息网,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改造升级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了实用技术、生产资料等10个数据库,增强了农业信息平台的服务能力。寿光市通过专家远程视频咨询系统,足不出户就实现了农民与专家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对解决农民“怎么种、怎么管”的问题在全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