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条 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或者阻挠。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劳动保障监察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 监察事项与管辖
第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订立和履行的情况;
(二) 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和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三) 用人单位遵守有关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等人员公平就业规定的情况;
(四) 用人单位实施就业援助,执行就业、再就业规定的情况;
(五) 用人单位遵守和执行农民工工资保障规定的情况;
(六) 用人单位遵守国家有关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规定的情况;
(七) 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八)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办理招用备案手续和就业登记的情况;
(九) 用人单位遵守职业培训和招用技术工种规定的情况;
(十)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给予经济补偿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十一) 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十二) 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规定的情况;
(十三) 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定点药品零售药店、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遵守有关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服务规定的情况;
(十四)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第十条 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调查处理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也可以将本级管辖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指定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查处;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管辖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认为需要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监察的,可以提请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监察。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调集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开展集中监察。